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17

第17章 教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

孩子都不愿意犯错,毕竟犯错也许就意味着失败,而且还要自己承担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

也许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会逃避错误,要么狡辩,要么推卸责任,要么就死不承认。而有的父母对此也无计可施,只能打骂相加,但显然打骂过后,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并不深刻,而他也极有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过,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却不一样。

儿子放学刚进家,为了能看动画片,就撒谎说:“我作业做完了。”

这个蹩脚的谎话,妈妈自然不相信。不过她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等儿子把动画片看完后才坐到了他身边,平静地说:“难得你这么用功自己主动写作业,妈妈觉得很高兴。能不能让我看一看你独立完成的作业呢?”

儿子一阵慌乱,但妈妈只是安静地坐着,一句话不说。儿子见终于躲不过去了,不得不红着脸小声说:“妈妈,作业我还没写呢。”

妈妈点点头:“嗯,现在去写就行了。不过,我建议你做一个计划表,这样无论你看电视还是写作业就都能专心致志了。而且,虽然你撒了谎,但敢于承认,这值得表扬。”

说完,妈妈站起了身,儿子问:“妈妈,您不惩罚我吗?”

妈妈笑笑说:“对知错就改的孩子,我怎么能惩罚呢?”

儿子不好意思地也笑了笑:“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撒谎了。”

妈妈点点头,又俯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着走开了……

这是很多家庭中可能都会发生的一件小事,孩子为了看电视或者为了做其他的事情,就会撒谎。撒谎是很多父母所不能容忍的,可如果一味地训斥,却反而使孩子感觉“撒个谎不过就是挨顿说”,他就不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也更不会改正错误。

但这位妈妈很聪明,她无声的指责让儿子感受到了压力,而她那种平和的态度,却也缓解了儿子因为犯错而来的紧张感,从而使他发自内心地想要改正这个错误。

可见,当孩子犯错时,引导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产生想要改正的心理才是正确的做法。而孩子也只有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积极去改正。这样一来,孩子不会因犯错而背负太大的压力,更不会因此而痛苦不堪,那么,快乐成长的意义也就体现了出来。

告诉孩子谁都可能犯错误

很多父母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犯错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正是这句话,才导致孩子对犯错这件事非常排斥。所以,我们要改一改口,不要用这样的话来吓唬孩子,而是帮他正确看待错误。

我们可以和他聊一聊,告诉他谁都可能犯错,给他讲讲名人们犯错的故事,给他说说我们自己所犯的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错误。当孩子发现,原来谁都会犯错时,他内心对错误的恐惧感就会有所减少,这样一来,他可能就不会因为犯了错而惊慌失措,他对错误的看法也就不会那么消极了。

向孩子明示我们宽容的态度

有的父母见不得孩子犯错,哪怕是孩子犯一丁点错误,也会对他非打即骂,甚至是严厉惩罚。可见孩子怕的不是错,而是我们的惩罚。

因此,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先要学着“看轻”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何况正处在学习期的孩子,所犯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无伤大雅,而犯错也是他成长中必经的过程,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将此看得太过严重。

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要明白地告诉他:“虽然你错了,但我不会因此就打你、骂你,我会帮你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我也相信你以后会越做越好。”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不但不会因为害怕惩罚而逃避错误,反而会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教孩子明白“过能改,归于无”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是《弟子规》中的几句话,意思是说,虽然犯了错,但只要认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了,那么这个“过”就可以被忽略不计;但假如一心想要掩饰,拒不认错更不改错,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所以,当孩子知道犯错并不可怕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引导他认识并分析自己的错误,让他找到犯错的原因,并给他讲讲这种错误可能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怎样的坏影响,使他对错误产生畏惧之心,从而能够悔改。

另外,我们还要提醒孩子懂得吸取教训,不要改后再犯。不过,我们要给他改正的时间与空间,不要催促他,使他能自然体会到改过之后的成就感与快乐感。

提醒孩子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错

当我们告诉孩子“错误人皆会犯之”时,他也可能会走入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反正人人都会犯错,那我犯点小错没什么”,于是他就开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显然,孩子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搬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告诉他小错如果得不到重视,往往会给他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当然,我们不要危言耸听,也不要轻描淡写,而要实事求是地给他讲一些由小错积累而酿成大祸的事例,使他不再心存侥幸。同时,我们也要借此督促他有错即改,并让他学会“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将一些可能犯的错误也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他就会少受因犯错而带来的苦恼,那么苦恼少了,快乐自然就会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