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赵之谦传
11019700000002

第2章 前言

金石画派,在中国近代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延续雍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的传统,显示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特色。

吴昌硕和齐白石,是家喻户晓的金石画派骨干,在诗、书、画、篆刻各类艺术上,开出奇异的花朵,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赵之谦这位金石画派的前卫大师,辉煌的成就为吴、齐所景仰,却较少为一般人所了解。推测原因是,他所遭逢的战乱,远过于吴、齐,大半生在漂泊中度过,经历过的生死危难,使他创作的时间和环境,都受到影响。

吴、齐桃李满天下,现今海峡两岸的艺术家,不少出于吴、齐门下或再传弟子。过着漂泊穷困生活的赵之谦,根本没机会开馆授徒,少数门生,有的比他更早凋零。

吴、齐长寿,越到晚年,作品流传越广,声望愈大。赵之谦为生活所迫,以七年时间受命编《江西通志》,又做了不到六年的江西知县,就因为中法战争修筑城池,为开赴前线的军队筹措粮草人伕,劳瘁而死,年仅五十六岁。

但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日本书法、篆刻家河井仙郎(荃庐),三十岁左右前曾来中国,广搜赵之谦书画篆刻,并把赵之谦四十二岁画像,及杭州西湖南面丁家山麓赵之谦墓前的灌木“六月雪”,带回日本。画像悬在室内,每日供香、花膜拜,树植于他的继述堂前。

二次大战期中,河井在东京为赵之谦举办盛大的遗作展,可惜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盟军对东京的一次大轰炸中,河井死难,赵氏书画也焚于一旦。所幸展览时留下的底片,就是日本二玄社出版《二金蝶堂遗墨》巨册的由来。此外,至今每当赵之谦整数冥诞或逝世纪念日,日本艺术界也常举办隆重的纪念会和遗作展。

近年,在绍兴改成儿童公园的赵园故址内,特辟赵之谦纪念馆,陈列他的图画、遗作。许多书画册,陆续在海峡两岸和日本出版。对赵之谦这位坎坷的艺术奇才,也许到了正确评价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