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11012900000259

第259章 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清朝大学者,著名文学家纪昀(字晓岚)出生在直隶献县一个富贵的官僚士大夫家庭。献县(今河北省沧县河涧一带)在清朝前期,人才辈出,纪晓岚4岁起便读书习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同上学的七、八个人中,他年纪最小,却是最聪明的一个,私塾老师非常喜欢他,对他的要求也格外严格。

纪晓岚天资聪颖,顽皮淘气,流传下来许多有关他的故事。有一年冬天,纪晓岚在课间,趁老师不在,做起了滑稽表演。手拿一把破扇子,一扭一扭地学起了村里演大戏时傻老婆扇扇子的样子,惹得满堂大笑。这时,正巧一个南方的书客路过这里,被这滑稽的场面所吸引。他看到晓纪岚穿着棉衣棉裤,手中却摇着扇子,觉得好笑,一时书生气十足,便说:“你这个样子,颇象一联。”纪晓岚见是一南方人,随回答道:“怎么讲法?”那书客便吟道:“穿冬装摇夏扇糊涂春秋。”纪晓岚不加思索,脱口回敬:“居南方来北地什么东西。”对仗工整,言辞辛辣,南方书客扫兴而去,身后引来一阵哄堂大笑。

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经过一家酒店,偶然瞥见店里的帐房先生汗流不止,手忙脚乱,觉得很有趣。他走进里面才知道,原来是帐房先生有一笔帐出了差错,可无论怎样也找不到错在什么地方。纪晓岚拿过帐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三下两下把帐本撕了个粉碎。这一下帐房先生可急了,抓住纪晓岚不依不饶。纪晓岚笑了笑,推开帐房先生说:“这本帐目太破旧了,我再给你写一份新的,顺便把错处改过来。”

帐房先生将信将疑,他把新帐本、笔、砚摆在纪晓岚的面前。纪晓岚提笔“唰唰”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一本新帐目写好了。帐房先生望着这个小学童,竖起了大拇指。

纪晓岚21岁时参加了河润的府试,成绩优异。24岁时又参加了顺天乡试,又以超群的才华赢得了第一名。这一段时期,他潜心研究考证学,博览群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31岁的纪晓岚参加了会试,廷试为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按照大清科举制度规定,新选进士除一甲三名授修撰及编修外,另外再选一部分有文学书法的特长的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称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二年,纪晓岚庶吉士学习期满,成绩优异留馆授编修。

从此以后,纪晓岚开始走上了春风得意的仕途。他先后出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并视学福建。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纪晓岚的父亲病故他才返乡守丧。三年期满,他携带家眷又回到京师,补授为翰林院侍读。这一年正月,纪晓岚奉诏续修《通志》,深得乾隆帝的赏识。乾隆三十三年四月,纪晓岚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年发生了两淮盐引案,这是乾隆年间的大案之一。其中牵扯到盐运使卢见曾,他勾结盐商,收取贿赂,侵吞公款且数额巨大。在查办过程中,发现卢见曾事先得知了消息,把资财藏匿起来,于是乾隆帝严令追查走漏消息之人,负责此案的正是刘统勋。刘统勋是纪晓岚顺天乡试时的副考官,性情刚直,因赏识纪晓岚的才华,使之成为第一名并上奏给乾隆皇帝。他与纪晓岚师生情意甚浓。但他并不因此而徇私情,经查正是纪晓岚走漏了风声。

原来纪家与卢家是亲戚,纪晓岚的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纪晓岚因泄密报信一事在乌鲁木齐度过了二年多的谪戍生涯。这件事对他的思想、性格、处世态度影响很大。回到京师后,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深感世态炎凉,仕途险恶,但他又不想隐身出世。所以他终日以书为伴,苦心研读。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降旨,购访民间遗书,提倡对古籍进行整理和考据。派军机大臣为总裁,挑选翰林等官,选定员数,详定条规,专司查校,编纂《四库全书》。

由刘统勋极力推荐,纪晓岚担任了总纂官。纪晓岚非常敬佩这位恩师、严师,他尽心尽职,招揽了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参加编修,深得乾隆帝的赏识。十一月,纪晓岚被补为翰林院侍读。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第一部《四库全书》告成,贮于文渊阁。《四库全书》总计存书3470种,79016卷;存目6819种,94034卷。后又陆续缮写六份。十一月,第二部缮写完成,贮于盛京文溯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三部缮写完成,贮于圆明园文源阁。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四部缮写完成,贮于热河文津阁,另三部贮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底本仍贮翰林院内。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丛书,它基本上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许多珍本秘籍因《四库全书》的编修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项极为浩繁的工程,素有“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