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11010800000100

第100章 方法成大事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一个人能不能成大事,限定于很多因素。养育孩子,家长都希望他们能够将来学有所成,干一番事业。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孩子的哪几种能力呢?才能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呢?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会学习人类在不断发展,学会了学习才能不断前进。在孩子的学习阶段,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掌握一套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长到多大,都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终生成为知识之友。

在孩子的学习之路上,家长的指导性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热爱学习、渴望学习的热情,使得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归纳出不同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2学会做事

当今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使得每个孩子真正具有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他的做事能力也不会差,他们真正做到了“高分高能”。那些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动手能力、做事能力很差的孩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分。

家长要注重寓应试教育于素质教育当中,全面、综合地提升孩子的素质,在学会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多动手做事。

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家长和教育者从思想上出现偏离,忘了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好好做事的目的,而变成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有些家长看看当今那些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情况就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了。造成这种现状不是应试教育的罪过,而是教育者教育重点的偏离。

家长要以引导孩子成为实干家为目标,而不是成为一个高学历的书呆子。不管孩子未来的理想是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前提条件都是具备实干家的能力。

3学会共处

每个人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中,交往的人群也会发生不断变化。可以说,一个孩子是在适应着不断变化的交往群体长大的。孩子适应交往的能力越强,越能适应未来社会。

看看身边的孩子,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凡事只考虑自己,与人共处的能力相当差。在中国城市10~15岁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0%以上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即在与同伴交往中有伤害别人的需要。这都是不当家庭教育埋下的祸根。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站稳脚跟,做家长的一定要从小重视并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教育孩子尊重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某方面有缺点的孩子、家境不如自己的孩子,并试着多角度发现他人的优点与特长,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处理问题的方式,以一颗充满爱的宽容之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4学会做人做人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人认为讲道德就能做好人了。其实不是,讲道德是做人的重要原则,但绝不是学会做人的全部。学会做人就是要孩子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处理生活中的交往与事务。所以,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孩子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分析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

很多家长在倾力于使孩子具备各项特长的时候,却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这样的孩子,失去了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机会,缺少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做人就很难成功。

性格快乐的孩子,人格完善,精神富足,做事更加积极、乐观、容易成功。他们清楚自己追求什么,不会在复杂的形式下迷失方向。快乐的生活来自于孩子内心的满足,取决于孩子内心战胜困难的力量的大小。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只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和享受,而是引导孩子不断追求更强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