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长牛市,改变炒法:获利百倍的价值投资法则
11010700000004

第4章 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资本涌动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中国可能不得不陷入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所说的“容忍流动性泛滥”的境地(注1)。“过度流动性”(Excess liquidity)为活跃中国股市提供了必要条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除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外,同样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变量。根据高盛公司Steven Einhonip提出的理论认为,过度流动性是指用小额定期存款调整后的M2货币供应量环比变化减去名义GDP的环比变化。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这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着能用于购买证券的过量货币(流动性)。因此,正的过度流动性会导致更高的证券价格。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汪盛则认为,强势的经济对应强势货币,股票市场的上涨可能来自经济的强势引发的盈利增长和货币强势推动的估值水平上升这一双重推动力的结果。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处于经济强势和货币强势的环境中,从动态看,其估值水平就存在被高估的理由(注2)。具体到中国股市,如果中国经济状况不出现大的逆转,从当前的估值水平看,由于货币因素推动估值水平存在着继续向上的必然性。泛滥的资金自然更多地会将目光转移到亚太新兴市场,特别是转移到中国资本市场上来,这是一件非常顺理成章的事。中国年均超过9%的GDP增幅、每年至少5%的人民币升值预期、2006年股市14倍的市盈率、机构投资者占市场资金存量的比重不超过25%,任何全球配置资金都会关注到这些简洁有力的数据的。从理论上讲,过多的流动性只有通过两个途径被消化:要么通货膨胀,要么资产价格上涨。而2006年以来中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当年1—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2%,涨幅还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资金并没有大量流向普通商品,而是主要流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中国股市经过了自2001年以来连续五年的持续低迷,它的负能量几乎消耗殆尽,股市长期低迷与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背道而驰的怪现象再也难以为继。而股市经过了多年下跌,上市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和股价早已相对接近甚至低于后者,因而购买股票的风险已经很低。此外,目前上市公司的主体还是国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不断地向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如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集中,其市场表现也相对稳定。同时一大批有活力、有创新机制的其他类型的盈利企业,包括民企等上市,不仅被投资者看好,而且实际上也使一部分投资者通过投资尝到了甜头,大大刺激了投资者的入市冲动欲。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体经济迅猛发展,不仅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也占据了世界相当大的市场。未来,实体经济空间的扩张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虚拟经济中扩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例的大小也是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在美国及欧美发达国家,虚拟经济的总量已经是实体经济的几倍乃至几十倍。而在中国,虚拟经济还处在刚刚成长阶段。因此,中国股市的再次崛起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又一个标志。

由于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中国资本充足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潜在隐患。因此,中国股市新的上升态势既为不断寻求利益的资本找到出路,又为流动性过剩资本找到蓄水池,对稳定中国经济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