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长牛市,改变炒法:获利百倍的价值投资法则
11010700000005

第5章 和全球资本流动性泛滥联动

全球资本流动性泛滥几乎已经是地球人的一个不争的共识了。美国9·11事件后经济放缓,NASDAQ市场的高科技泡沫的破灭,为了恢复经济增长,美国连续降息,1%的低利率保持超过两年之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再加上全球化的资本流动,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甚至石油美元越来越多。日本经济从衰退中复苏,也是采取低利率政策甚至零利率政策达十多年之久,使日元的流动性空前增长,虽然日本经济近期才开始复苏,但日本人手上的钱一直就很多,并且在纽约和亚洲其他资本市场的投资非常活跃。欧元也是在欧洲央行的坚持下,2006年才将保持了5年之久的2%的利率提升25个基点,近期再上调25个基点。全球三大经济体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在加大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也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预期越来越大。

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推动,2004—2005年全球资产价格普遍出现了大幅上升的趋势,包括全球的房地产价格、黄金价格,以及股票价格普遍上扬。黄金是储备资产,储备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与通货膨胀预期和货币贬值预期是同步的,也就是钱太多了才会出现钱将来不值钱的可能性,需要转换更能保值增值的资产。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也与较低的利率,减少房产的按揭支付,政府支持房地产商增加投资有关。

“各国央行都在采取行动使资本的流动性正常化,但是全球资本仍然过度泛滥”(注)。哪怕欧洲银行和日本央行采取升息措施,抽紧流动性,只要弱势美元重现,仍会引导全球流动性过剩资金流向非美元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率先刺激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能源资源类期货价格上涨,同类现货商品的价格也跟随上涨。与此同时,敏感的股市就会把期货和现货商品价格走势,及时地折射到股票价格上,风险溢价推动股指大幅度扬升。因此,近日瑞士信贷、大摩、美林、高盛和花旗银行等华尔街投行建议,投资者应开始增持股票。《下一个大泡泡》作者——美国人哈里·登特以人口周期和技术周期推论,我们这代人将迎来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投资机会,于2009年,道琼斯指数狂飙而上冲击35000点到40000点,纳斯达克指数达到13000点,并可能挑战20000点,创造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该书作者宣告大牛市已经来临,同时警告大泡泡将要破裂,因为股市等金融市场大繁荣,必然伴随着大衰退,演绎出一次大萧条(注)。如果按照哈里·登特的推断,届时沪市A股综合指数将从现在的3000点上涨到5000点左右。

当然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哈里·登特模式分析判断,但是,在全球资本泛滥的大背景下,游资跨境流动虽有资本管制防火墙,也难以设防和阻截,国际资本市场联动越来越密切,必然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演绎方式。

由于世界各国美元外汇储备增长,自然不愿看到美元下跌,可是美联邦基金利率即使调升至6%水平或之上,还是终归要进入新一轮减息周期。加之美国财政和贸易连年赤字,双赤字高企预示着美元趋弱态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各国不愿再增持美元,反而争先减持美元。一旦演绎成美元危机,将驱使资金继续涌向黄金、商品期货市场、股市、楼市,以期保值。美元暴跌也将带动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暴涨。与此同时,大量游资将流向全球股票市场,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

全球资本泛滥正好和中国人民币升值周期相耦合。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肆渲染,使得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以各种身份,包括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有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等形式一拨一拨地涌进中国。在房地产市场上、在收购兼并市场上、在股票市场上,大量各类外资和热钱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全球流动的资本一旦流进中国,在使外汇积累不断上升的同时,也通过结汇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都输入进了中国,M2或者M1增长,甚至两者同时增长,完成了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的接轨。

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世界日益开放,加大了全球泛滥资本对中国下注的筹码。而这个赌注显然又是建立在中国非市场化汇率机制这个缺失上的。因为中国开放程度越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同时外资进入中国越方便,在中国套利的机会也就越大。近年来香港“热钱”泛滥狂追国企股,恒指突破20000点还在疯狂上涨就是一个迹象。只要人民币有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或者国内资产价格有进一步通胀的预期。那么国际资本买入H股,就相当于以低廉的成本买入了人民币资产。反过来因为热钱围堵,H股股价继续坚挺,会导致更多的资本从各种管道流入中国内地股市,进而买入已经低于H股的A股,这样的热钱效应会导致国内资本过剩的局面继续下去,最终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汇率市场化政策,然后再成功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