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出行美国
10958100000009

第9章 6月8日

星期二

费城

裂缝的自由钟

今天参观独立宫和自由钟。费城没有华盛顿那么气派,也没有纽约那么繁华,更没有芝加哥那么高楼林立。然而它在美国历史上,却有着无法替代、值得让人铭记的重要地位。

1774年,第一次大陆会议在这里召开,商讨对付英国宗主国的办法。1775年,第二次大陆会议也在这里召开,组建了大陆军,以反抗英军镇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美利坚民族发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呼声。1787年,独立后的各邦代表,聚集这里,就他们的未来展开了充分讨论,最终,联邦宪法诞生,也由此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雏形。1790年到1800年,这里还曾是美国的首都。所以,说费城是美国的摇篮,一点不为过。

独立宫在费城南面,一栋不大的红砖两层楼房,乳白色的门窗。楼上面耸立一钟楼,曾经挂自由钟的地方。领了参观券,还得等到下午。先看附近的自由钟吧。

自由钟展览馆距独立宫不远,一栋以玻璃为主体的建筑,排队领票,安检即可进入。

前部分主要介绍自由钟的来历。1752年,宾州议会从英国订购回此钟,次年试钟时便出现裂纹。其后,两次重铸、几度修补,然而此钟或是声音嘶哑,或是再度开裂。

如此“破”钟,经历却不凡。美国独立前,遇重大事件,便会敲钟召集民众参与。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此钟因此敲响。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签署,钟声唤来费城市民聆听发布。1835年和1846年,都曾鸣钟为华盛顿生日庆贺。只是每敲钟一次,裂缝状况便更为严重,最终不敢再敲。以致后来作为国宝巡展或移动时,都会小心翼翼,生怕“玉碎”。

据介绍,妇女争权益、种族争平等运动,都曾借重此钟的象征意义。二战期间,自由钟钟声通过电波广为传播,极大地坚定着人民必胜的信心。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独立的意志、自由的信念、平等的精神,可说已凝聚于一“钟”。

现在存放于此,专供人参观。展厅里,许多中小学生拿着相机不断拍照。

展板上,一张大幅照片引起我的注意,达赖戴墨镜、披袈裟,站在自由钟前,高举V型手势,满面笑容地摆POSE咧。旁边还有南非曼德拉活动的照片,还有马丁o路德o金演讲的纪录片等等。看来,美国人将他们等同视为争取和平、自由与平等的斗士。

如何看待达赖,不同的国度,确有着云泥之别的不同解读。但至少,每天这些络绎不绝的孩子,认识此人,无疑打上了美式的烙印。连带着,又会如何认识中国?达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其真身到底是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种认识的隔膜,何以才能厘清?

往里走,自由钟在最后,专门围了个小区域。钟不大,连钟钮算一起,也就一米多高,与国内常见的煌煌巨钟不能相比。钟由一个钟架架起,与人的视线相平。一条指宽的裂缝,从下而上已达三分之二。

顶头是整面玻璃墙,明媚的阳光洒进来,室内的自由钟,与不远的独立宫两相衬应,叠加成一幅别致画面。

独立宫的见证

到费城转了一圈,又返回独立宫。这里,游客得一拨一拨地按时段参观。

一阵鼓点伴着笛声响起,四个着老式军装、戴菱角帽的士兵,护卫着一位官员,踩着鼓点列队走来,到广场中心的将军塑像(似乎是当时的海军司令)前站定,鼓乐停止,官员拿着一张纸朗朗宣读,游客团聚四周,仿佛当年在此聆听《独立宣言》的发布。到点,游客顺次进入议事厅分两边坐下。一

个中年男子,或斜靠,或游走,指着墙上的一幅油画进行讲解,全然不见一板一眼、正儿八经的架势,不拘小节,真乃美国人的性格。

画中场景,几十位身着外套、脚穿长袜的绅士,或站或坐,正在签署《联邦宪法》。参加会议的邦代表,有名有姓有画像,在画上正面或侧面,都可找到对应者。只有一位代表没有给后人留下画像,所以画家只好安排他正在签字,就是画上背对着我们的那位,很倒霉的。讲解员的调侃,引来游客一阵笑声。此处介绍完,又参观另外几个房间,每间方

正,都不如小学教室大。会议室是《联邦宪法》的签署地。华盛顿、富兰克林、麦迪逊等各州代表用过的桌椅,一个挨一个,桌上的鹅毛笔、墨水、笔记本、文件,都以当时的状态呈现在游客面前。

记得看过一本书,易中天著,介绍美国宪法诞生过程。1787年,各邦代表,就13个邦独立后的走向,在此展开激烈辩论。会议开了近4个月,选择了联邦制,制订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一步步完成联邦国家体制的设计。其间,国家与邦(也就是后来的州)的关系,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分权与制衡,参众两院的设置,总统的作用,法院的功能,总统、议员、法官的产生及其权限,等等,一个一个问题提出,一个一个代表这一支支鹅毛笔,记录了当年议决重大问题的历史。看那一张张桌椅,想象当年那些代表围坐一起,没有谁被尊为领袖,没有谁被奉为权威。即使是华盛顿,曾带领美利坚人民赶走英国统治者,功劳卓著,这时也只是被临时选为会议主席,也就是个召集人。代表们来的来,走的走,极为散淡。但发言时,一个个据理力争,乃至唇枪舌剑。博弈各方,阐述,质疑,坚持,妥协,赞成,反对,都摆到桌面上来。

人口多地盘大的邦,与人口少地盘小的邦,平起平坐,决无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自同一个邦的代表,对会议议题,也是各抒己见,表决时意见截然相反也很正常。不可想象,事前私下统一思想定个调调;或有谁会摆个鸿门宴,当面笑呵呵,背后摸家伙;或靠枪杆子说话,先将对手逮起,然后定罪,说自己代表人民根本利益。阴谋阳谋,在这里没有市场。

谈判长达几个月,自由之争,平等之争,利害之争,权益之争……正是这些针锋相对,不停辩论,最后的结果,才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专制、集权、腐败的可能。

室外,阳光灿烂,独立宫这栋小红楼显得更加庄重而圣洁,这里诞生了《独立宣言》,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由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利坚合众国。

正是对“生命权、自由权和获得幸福的权力”的执着追求,基于“防官如防贼,防权如防火,防权力的滥用如防洪”的理念,设计出分权制衡的体制,以后的200多年,使美国从荒芜走向强盛,成长为世界超级大国。

而这一切,居然都缘自于那一次次艰难“谈判”。最初那拨人没有拔枪相向,真是美国人民的幸事。想到这些,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人们将其视为追求自由与民主的见证,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