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061

第61章 鱼类食品引起组胺中毒

吃鱼引起组胺中毒,在国内也时有发生。主要是鱼不新鲜,鱼体内产生了一种可以使人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叫组胺。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反应型中毒。容易产生组胺的鱼,有鲐巴鱼、金枪鱼、沙丁鱼、青花鱼等。这些鱼类肌肉中血红蛋白含量高,有青皮红肉的特征。当气温在37℃时,放置96小时,每克鱼可产生1.6~3.2毫克的组胺。一般认为,成年人食入组胺量超过100毫克时,就有发生中毒的可能。

(1)中毒的特点: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中毒的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中毒的症状是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脉快、胸闷、呼吸快;皮肤出现荨麻疹;体温升高;严重时有口渴、呕吐、腹泻、血压下降等。一般1~2天后,可自愈。

(2)预防组胺中毒:水产部门在鱼的捕捞、运输、贮藏过程中,要做到冷藏保鲜,防止鱼变质。家庭在选购和加工鱼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鱼,特别是加工那些青皮红肉的鱼时,要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以防鱼组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