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201

第201章 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炎症性皮肤病,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3种类型。

(1)病因: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大致是由内因,如过敏体质、慢性感染、内分泌紊乱、精神神经因素等;外因,如搔抓、化妆品、肥皂等刺激,吸入花粉、尘螨等,或吃鱼虾、蛋类食物等引起。

(2)临床症状:①急性湿疹。常迅速对称发生于头面、四肢和躯干。起病急,在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米粒大的丘疹或小水疱。因水疱破裂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皮疹融合成片,中心较重,渐向外扩展,界限不清。常伴有剧烈瘙痒,晚间尤其严重。②亚急性湿疹。常见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皮疹以小丘疹和结痂为主,有少量疱疹及糜烂,伴轻度浸润,表面有少许鳞屑。皮损较急性湿疹轻。③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病程迁延,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皮损主要为皮肤粗糙、抓痕、血痂、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外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显著。平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每当睡觉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3)临床检查:①体征检查。特定部位临床表现应为诊断依据。外阴、阴囊湿疹:多奇痒,皮损以红肿、糜烂、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为主。乳房湿疹:皮疹呈棕红色斑、糜烂,表面有薄痂,有皲裂,瘙痒伴疼痛。手部湿疹:以皮肤粗糙、干燥、皲裂为主,冬季加重。鉴别诊断。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鉴别要点是:后者接触史常明显,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多单一形态,易起大疱,境界清楚,病程短,去除病因后多易治愈。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鉴别要点是:后者多见于颈、肘、尾骶部,有典型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

(4)治疗

①西药治疗。急性湿疹:选用炉甘石洗剂或亲肤液;有渗出时选用0.1%雷夫奴尔溶液等湿敷。亚急性湿疹:可选用皮炎平霜或肤轻松等。慢性湿疹:应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氢化可的松霜、去炎松霜、地塞米松霜、索康霜等,以及配合焦油类制剂如5%黑豆馏油或煤焦油软膏等,外用效果较好。苔藓化显著者,可用50%松馏油软膏或20%黑豆馏软膏。选用抗组胺药,必要时可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同时给予钙剂及维生素C或B族维生素。

②中药治疗。根据症状及脉象进行辨证论治,选用方剂治疗。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选用中成药牛黄清心丸、防风通圣丸等。健脾燥湿、养血润肤:可选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秦艽丸、润肤丸等。艾叶浴验方:取艾叶1把,先后水煎2次,将2次药液兑在一起,备用。将盆中的浴水调好温度,再加入艾液,搅匀,即可洗浴。本方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抗菌消炎的功效。将适量金针菜洗净焙黄,研成细末,加一滴水调匀,搽于患处。

③拔罐疗法。背部:取大椎、肺俞、脾俞穴。上肢:取曲池、内关、合谷穴。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穴。

④食疗法。生地猪肉汤:生地黄50克,猪瘦肉100克,冰糖少许。将生地黄、猪瘦肉、冰糖入锅,加水适量熬汤饮服。每天1次,两天吃完。本方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补肾养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