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173

第173章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因其发生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约98%的溃疡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由此而得名。

(1)病因:本病病因较多,地理环境、精神、饮食、病菌及药物等因素均是致病源。除胃酸等因素外,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均有慢性胃窦炎存在,而大多数胃溃疡是在慢性胃窦炎的基础上发生的。②药物。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会引起黏膜出血、糜烂、溃疡。③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溃疡只发生于与胃酸接触的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可使溃疡愈合。胃蛋白酶也较多。④应激和心理因素。急性应激可引起急性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焦虑和忧伤时,可使症状复发或加剧。⑤吸烟。长期吸烟者的发病率要比不吸烟者高,而且溃疡面大且愈合慢。

(2)临床症状:溃疡病以腹痛为主。疼痛常限于上腹部,有缓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3个特点。①缓慢性起病。起病多缓慢,一般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②周期性发作。一些患者随着病程进展,发作变得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延长,而缓解期相应缩短。除季节或气候突变影响外,过度疲劳、饮食失调也可以引起发作。③节律性疼痛。疼痛呈隐痛、灼痛、钝痛、压痛或胀痛,甚至像是饥饿的感觉。有时在进食或服用抗酸解痉药物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典型的胃溃疡疼痛往往在餐后半小时发生,经过1~2小时发作,持续至下次进食为止,患者常以进食来缓解疼痛。因此,胃溃疡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十二指肠溃疡也有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本病的其他症状,如反酸、嗳气、流涎,多见于溃疡活动程度较高的患者。部分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烦躁、失眠等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

(3)临床检查:①体征检查。溃疡病在没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体征一般不明显。仅在上腹部有轻度压痛,腹壁一般柔软,其压痛点多与溃疡的部位相符。②胃液检查。胃溃疡患者的胃液分析多无明显改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总胃液和胃酸分泌往往高于正常人。③粪便隐血试验。经3天隐血饮食后,若粪便隐血仍呈阳性,则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④X线钡剂造影。可呈现激惹、变形或龛影。⑤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溃疡性改变,并可取活检标本或脱落细胞做病理检验,以鉴别病变的良性与恶性。

(4)治疗

①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分泌。制酸药物可选用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三矽酸镁;抗胆碱能药物可选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胃疡平;H2受体阻滞药,如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药,如洛赛克;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抗生素可抑制甚至杀灭幽门螺杆菌,治疗本病可选用庆大霉素、痢特灵。

●手术治疗:若出现溃疡病合并出血、急性穿孔和幽门梗阻者,可疑为恶性或复发性胃溃疡;顽固性的溃疡,如穿透性或多发性溃疡,以及术后复发性溃疡,可考虑手术治疗。

②中药治疗。理气行滞,疏肝和胃:可选用中成药柴胡疏肝丸、调胃舒肝丸、舒肝丸等。清胃泻热,疏肝理气:可选用中成药左金丸、加味左金丸、溃疡宁胶囊等。用于活血化瘀,通络和胃:可选用中成药延胡索止痛片、九气拈痛丸、心腹气痛丸等。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可选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虚寒胃痛冲剂或胶囊等。

③拔罐疗法。肩背部:取肩井、脾俞、胃俞穴。胸腹部:取膻中、中脘、章门、天枢穴。上肢:取内关、手三里、合谷穴。下肢:取足三里穴。

④按摩疗法。取中脘、脾俞、胃俞、期门、阳陵泉、章门、建里、膈俞、合谷等穴。

⑤食疗法

●佛手柑粥:取佛手柑15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留汁。将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同煮为粥,纳入佛手柑汁微沸即可。日服2~3次。具有行气止痛,滋阴润肺,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肝气犯胃型。

●糖蜜红茶饮:取红茶5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红糖各适量。趁热频频饮用,每日3剂,饭前饮用。具有杀菌消毒,润肠通便,助脾化湿,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型。

●小白菜汁:取小白菜250克,洗净,剁碎,以食盐少许腌拌10分钟,然后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加白糖适量。每日3次,空腹饮用。具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的功效。适用于肝胃郁热型。

●芍甘散:赤芍、白芍各30克,甘草50克,煅瓦楞子200克。共研细末,每次10克,用粳米煮汁送下,每日3次饭前服。具有缓急止痛,活血祛瘀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