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自我保健小百科
10943000000174

第174章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一般较高,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

(1)病因: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在抵抗力较强的健康人可被胃酸大部分杀灭,即使有少量未被杀灭的病菌进入肠道,亦可通过正常肠道菌群的拮抗作用将其排斥。此外,在有些过去曾受感染或隐性感染的患者,其肠黏膜表面有对抗痢疾杆菌的特异性抗体(多属分泌性IgA),能排斥痢疾杆菌,使之不能吸附于肠黏膜表面,从而防止菌痢的发生。而当人体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如一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病等,即使感染小量病菌也容易发病。

(2)临床症状:①普通型菌痢。起病急,突然畏寒,一般有高热,病初有时发生惊厥,也可低热。食欲减退,继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活跃。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多而量少,大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轻者或乳儿大便似一般腹泻。②中毒型菌痢。6~9月份发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昏迷,重度毒血症状,少有腹痛、腹泻或无消化道症状。多见于3~5岁幼儿,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以下,可有意识障碍或惊厥,面灰肢冷,脉数,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不清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发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征象。③慢性型菌痢。急性期延误诊治,营养不良,肠寄生虫病及全身情况较差等,使病程超过2个月,即称慢性菌痢。其中,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或虽仅有肠道功能紊乱而大便反复培养阳性为迁延型慢性菌痢;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过后症状不明显,而在受凉、劳累或进食生冷后发生腹泻、腹痛、脓血便,但发热等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的为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过去有痢疾病史,现已较长时期无临床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有溃疡及增生病变,或粪便培养痢疾杆菌仍阳性的为慢性隐匿型菌痢。

(3)临床检查:①常规检查。根据各种类型的菌痢特点,检查诊断也有一定差异。②普通型菌痢。腹部检查可有左下腹压痛。粪便检查、大便培养、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痢疾杆菌抗原可协助诊断。③中毒型菌痢。可分为休克型(迅速发生休克)和脑水肿型(以颅内压增高、脑疝、呼吸衰竭为主),以及二者兼有的最为凶险的混合型。采集粪便镜检有助于早期诊断。④慢性迁延性菌痢。大便常常带有黏液。左下腹压痛,乙状结肠可有增厚。粪便培养可助诊断。⑤慢性型急性发作。在症状时好时坏的漫长过程出现急性症状,粪便培养得到与过去相同的菌型。

(4)治疗

①西医治疗。西医药治疗一般有退热、止痉、抗菌、抗休克等。但根据不同类型,在治疗中也各有侧重。

●普通型菌痢:应根据粪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无发热、中毒表现者,可予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腹痛、里急后重者,给予溴丙胺太林。高热者应及时降温。

●中毒型菌痢:多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如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症治疗,如降温止痉,可用安痛定、柴胡注射液,肌内注射。过高热伴惊厥者,应使用亚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各50毫克,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配合物理降温。高热、休克、中毒表现明显者,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扩容、纠正酸中毒治疗:可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慢性型菌痢:坚持按疗程、联合用药原则,尽可能根据粪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或既往用药疗效选用抗菌药物。可用诺氟沙星、庆大霉素,肌内注射;也可采用0.5%卡那霉素,每次100~200毫升,每晚1次,保留灌肠,10~14日为1个疗程。

②中药治疗。急性菌痢:用于清热利湿,理气和血,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木香槟榔丸、抗菌痢片等;用于清热解毒,凉血醒神,可选用中成药穿心莲片、紫金锭、玉枢丹、紫雪丹、牛黄安宫丸等。慢性菌痢:用于温中祛寒,健脾化湿,可选用中成药泻痢固肠丸、痢疾奇效丹等。

③食疗法

●大蒜醋汁饮:大蒜3~4瓣。去皮捣成泥,加醋适量。每日2次,连服3~4天。具有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散瘀、止血的功效。治急性痢疾。

●苦瓜红糖饮:鲜苦瓜15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随量饮服。具有清热解毒、益气、缓中的功效。治急性痢疾。

●马齿苋糖茶饮:马齿苋50克,白糖30克,茶叶10克。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片刻,取汁代茶饮服,连服3~5天。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治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