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按摩穴位治百病
10942900000002

第2章 按摩的作用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它是由医者用手、肘、脚或器械在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推、按、捏、揉、拿等,以外部的适度刺激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一般分为被动按摩和主动按摩两种。临床医生给患者按摩叫被动按摩,自我按摩叫主动按摩。后者方法比较简便,主要用于预防和强身。不论被动按摩或主动按摩,都能通过刚柔相济的手法,使经络疏通、营卫调和、气血贯通、阴阳平衡,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收到“外呼内应”的功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按摩疗法,作为中医的外治法,是我国医学的早期发明。应当说,按摩法最初带有较大程度的本能性质。为了减轻因外伤或外部刺激而引起的剧烈疼痛,人们总会下意识地用手抚摸或压迫痛处,往往经过本能的、自卫性的抚摸后,觉得疼痛缓解或消失。通过如此无数次的实践,逐步体会和认识到抚摸有治疗作用。随后由本能自卫行为,到自觉的实践、探索,历经数千年的经验积累,才成为了现在的按摩疗法的专门学科。可以说,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当比针灸、药治为早。所以,按摩术是我国早期医学中一种最常使用的治病方法。

人体致病因素很多,但总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以及各种邪气、寄生虫与外伤;内伤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以及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疲劳过度等。为了治疗外感与内伤引起的疼痛,恰当采用按摩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在我国医学典籍上早有论述。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载:“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又如《素问·气血形志篇》中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就治疗原则而言,以“通”为第一要义,通常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临床对于各科疾病的治疗,均是以这些理论指导为基础的。

现代医学认为,按摩疗法对肌肉、骨骼、血液循环、神经、呼吸、消化、泌尿、淋巴、免疫等系统以及身体其它系统和器官,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施以正确的按摩疗法,对有效地防病、治病,解除患者之痛苦,乃至强身益寿,都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应当看到,这种行之有效的按摩疗法,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也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