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按摩穴位治百病
10942900000014

第14章 内科(七)

(二十二)癫狂

以精神错乱、言行失常为主证。中医认为因七情所伤、神不守舍所致。患者多为青壮年。癫证多呆静属阴;狂证多躁动属阳。两者在病理上有一定联系,在症状上有时又不能截然分开,病情亦可相互转化,所以统称癫狂。临床上一般分癫证和狂证两型施治。

精神分裂症、狂躁性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都可参照癫狂症辨证论治。

1.癫证

症状:发病缓慢痴呆抑郁、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悲喜哭笑无常、多疑善惊、失眠多梦等。

治则:化痰开窍、清心安神。

取穴:四神聪、大陵、神门、丰隆。

说明:四神聪,在头顶正中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各1寸处,共四穴,即神聪四穴。此穴能清利头目、开窍醒神、通络聪脑,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痴呆等。

中央。凡心经有热,泻此穴能清心热、散邪火、宁心神、宽胸和胃,治癫狂、惊悸、心痛、胸胁痛、胃痛等。

神门,别称锐骨之端、手少阴、锐中等。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处。此穴有开心气、散郁结、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癫痫、痴呆、心烦、头痛、眩晕等。

丰隆,在下肢外踝尖七8寸,胫骨嵴外开二横指处。此穴为祛痰要穴,能利-酲和胃、宣肺豁痰,治高血压、中风面肿、咳喘、癫狂痫、下肢痹痛等。

手法:医者用一只手掌面扶于患者头的适当部位固定,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甲依次点掐其头顶处的四神聪四个穴顺逆各36圈,再改用手拇指肚和其余四指相对,按揉其左右腕部大陵和神门穴各36次,然后推揉其左右丰隆穴各36次。

2.狂证

症状:发病急,狂躁不安、怒视叫骂、不识亲疏,甚至打人毁物、不可制约、彻夜不寐等。

治则:泻心火醒神、平肝清热豁痰。

取穴:劳宫、上脘、大钟。

说明:劳宫,别称掌中、鬼窟等。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尖所点到处。此穴有清热泻火醒神的功效,治口疮、掌热、癫、狂、痫等疾患。

上脘,别称上管。在前正中线肚脐眼上5寸处。此穴能和中降逆、利膈除痰、清胃热、安神志等。

大钟,在脚跟腱内缘处。此穴有强肾壮骨、清肺安神的功效,治腰脊强痛、气喘、咳血、惊恐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和其余四指相对,按拿患者左右掌心处劳宫穴各36次,再令患者仰卧,医者用掌面揉其上脘穴,顺逆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和食指肚相对,拿捏患者左右足跟部大钟穴各36次。

也称癫痫、羊痈风。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发作时突然昏倒,全身痉挛、意识丧失,有的口吐泡沫。中医认为其病因与风痰、挟火过盛、气血素虚、暴受惊恐与遗传等有关。一般分实证和虚证两证,临床要辨证论治。

1.实证

症状:初期多属实证。发作前常有头晕、胸闷、神疲等先兆。发作时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吐白沫或有吼声。发作后醒如常人,但觉头晕、乏力。

治则:熄风化痰、降火宁神。

取穴:本神、鸠尾、身柱、照海。

说明:本神,别称直耳。在目外眦直上,人发际0.5寸处。此穴能泻胆火、清头目、宁神志,使神归于本,治惊痫癫疾、神不守舍等。《大成》载:“治惊痫吐涎沫,颈项强急痛,目眩,胸相引不得转侧。”

鸠尾,别称尾翳、神府等。在前正中线,脐上7寸,剑突下方(即蔽骨下O。5可处)。此穴现称胸骨剑突,鸠尾是骨名,因其形如鸠尾状,故名“鸠尾”。能宽胸化痰、降逆止痫、熄风和中,除治胃和膈疾患外,主要治痫疾《图翼》载:“治心惊悸神气耗散,癫痫狂病。”

身柱,别称尘气、和利气等。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此穴是常用的强身保健穴之一,能清心安神、降逆止咳喘等,治咳喘、癫痫、心悸、癔病、惊风、神衰、精神疾患-和腰背强痛等。

照海,别称阴跷。在足内踝下缘凹陷处。此穴有泄虚火、滋阴补肾、利咽明目、调经和营、清心安神、开窍止痛的功效,治痫症夜发、惊恐失眠、梅核气、月经不调、癃闭、疝气等。

手法:患者仰卧,医者先用手拇指肚按压其本神穴36次,再改用手掌根推其鸠尾穴36—72次。再令患者俯卧,医者用手鱼际重按轻揉其身柱穴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端点按左右足部的照海穴各36—72次,指力要适当重点,使其足部和下肢有明显的放射性酸胀感。如不缓解,可继续点按穴处。

2.虚证

症状:多在痫证后期。发作频繁,时有抽搐,额头出冷汗,呼吸困难有鼾声,缓解后神疲体倦,精神萎靡,痴呆心悸。

治则:宣肺强心、化痰醒神。

取穴:少商(双)、隐白(双)(即:“鬼眼四穴”)。

说明:少商,别称鬼信。在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为手太阴肺经井穴,是脉气初始之处。由于诸井皆有开窍泻热、苏厥醒神、宣肺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所以能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疾患。

隐白,别称鬼垒。在足大趾端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为足太阴脾经井穴。能止惊定志宁神,清火消痰,统治一切癫狂之疾。

肺经的左右少商穴和脾经的左右隐白穴组合称“鬼眼四穴”,主治五痫等。

手法:发作时,医者用手拇指指甲和食指肚相对,分别掐压患者左右拇指处的少穴和足大趾端的左右隐白穴各36—72次,指力要掌握好,注意不要掐伤皮肤。如不缓解,可酌情增加掐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