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孩子长更高
10942300000041

第41章 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

多多的妈妈有一段时间感觉烦恼极了,因为多多常常情绪不好,还闹脾气不吃饭,连妈妈给他制定的体育锻炼计划都不自觉执行。妈妈一开始问多多发生什么事,多多就是不肯说。多多闹脾气的次数多了,妈妈也不耐烦了,又打又骂,却没有任何效果。

孩子情绪不好,饭不想吃,玩也不想动,睡觉也不踏实,自然影响到身心健康发育。孩子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情绪的认识不多,难以管理情绪,很多时候就任由坏情绪蔓延,危害自己。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绪“壁垒”,引导孩子保持良好情绪。

1.无条件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

建建读二年级时,一次回家告诉爸爸:“数学课换了老师,我一看见他那样心里就害怕。”想不到爸爸把建建批评一顿,说:“老师有什么可怕的!你怕老师,老师就不喜欢你。以后不许你说这种话,要喜欢老师。”

建建父亲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孩子的不良情绪不存在错误之分,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和疏导,而不是训斥。

和大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很正常。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也是了解孩子的一种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会说:“别这样,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的表述否认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会使孩子没有负面情绪,而且会助长孩子的压抑和否认心理,而这种压抑常常在孩子青春期时演变成一定的神经质倾向,有些孩子甚至会发展出一些心理问题。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学会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孩子有难过的经验,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不要过分压制孩子的表达,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还不能认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知道正确宣泄情绪的渠道,如果粗暴地加以否认和制止,会让孩子认为不应该产生和不应该发泄不良情绪,以后会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心理障碍。孩子的不良情绪需要疏导,父母要教孩子通过合适的渠道发泄,而不是制止和否定。

2.合理对待孩子坏情绪来袭

人的情绪有一定的周期性,孩子的情绪也会有高低起伏,当孩子坏情绪来袭时,父母不能生气或者漠视,而应该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孩子一起面对。

(1)父母要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面对孩子的负性情绪时,父母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关键。很多时候,虽然父母内心疼爱孩子,可由于生气,表现出来的却是全然的否定、责备。而这会让孩子忽略父母讲话的内容,关注父母的情绪。例如,孩子本来已经很懊恼自己考试考不好,在寻思着改进的方法,可是爸爸很生气,把他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考试不好”转移到“爸爸在生气”上,而感到紧张,加重负面情绪。所以,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父母要尽量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绪。

(2)负性情绪宜“疏”不宜“堵”。

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和他讲道理,切忌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脸”而对孩子使用强制手段。

(3)试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是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面对哭闹的孩子,父母可以试试用冷处理 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进行疏导。注意冷处理的前提是时刻关注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而不能把孩子丢在一个无人看管的地方。

(4)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例如,用不理睬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用沉默表达生气等,而不是毫不讲理地哭闹砸东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立即做出反应,让孩子知道自己这种行为方式并不受欢迎。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负面情绪是一个持久的教育过程,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

稳定孩子情绪,有三把“金钥匙”:第一,要及时地将孩子带离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这叫“脱离情境法”;第二,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这是“满足需求法”;第三,引导孩子多角度认识问题,使孩子能自找宽慰,这是“自己宽慰”法。

3.调节情绪促长高

孩子的情绪有起有伏,要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关键就是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才能让孩子在比较平和的心理状态中学习和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保持身心健康,快乐长高。

(1)掌握孩子的情绪曲线。

大部分孩子还处在充满情绪“危机”的少年期,他们的情绪具有冲动、易变、肤浅、强烈而且不协调、不成熟的特点。有些孩子时常表现的烦躁易怒,这正是他们情绪冲动性的表现。有些孩子会表现为今天对绘画产生兴趣,买笔备纸,明天又对足球产生兴趣,后天可能又迷上电脑,这正是他们情绪不稳定的易变性。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情绪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把握孩子情绪变化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其保持良好的、乐观的心境,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危机时期”,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培养孩子乐观快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人相处,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特别是艺术类,如音乐、绘画等。这样孩子可以从多种渠道索取快乐。

(3)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可以调节的。不要让孩子在一件影响情绪变化的事情上有过度的喜、怒,真正做到喜、怒有常有度,将喜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超越这一范围则需要父母的协调与帮助。例如,孩子生气了,父母可以先不动声息地观察,如果孩子可以很快平静下来就不必理会,但是如果孩子持续生气,父母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孩子。

(4)让孩子学会合理发泄情绪。

当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挫折或打击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将委曲或不满表现出来,只好压抑自己的情绪。但由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有限的,不良情绪郁积在心中会造成心理失衡,就必然需要寻找一个对象或者行为,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宣泄,使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找知心的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想哭就哭,也可以建议孩子通过打球、跑步、写信等方式宣泄。孩子一旦发泄之后内心便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到心情舒畅。

有的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绪或者不愿意说出来时,父母应该想办法让孩子把情绪表露出来。例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写在日记本上,并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去翻看的。这种办法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尤其有效。孩子渐渐长大,有些事不想在人前表露,通过写日记则可以倾诉自己的情感,心情也就会舒畅起来,而不郁积成心理疾病。

(5)让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园里玩,和孩子一起骑车,可以让孩子更健康,还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欢笑。经常运动能让孩子身心放松,保持好情绪,有健康的体态,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而获得自豪感。如果鼓励他(她)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或许他(她)还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第七篇 早熟的果实长不大,预防孩子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