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孩子长更高
10942300000042

第42章 有些孩子令人意外地早熟

璇璇是早产儿,从小体质就差,三天两头上医院。为了给她补身体,父母食补药补,双管齐下,所以璇璇一直比同龄儿长得高、胖。前段时间,妈妈发现璇璇的乳房大得很快,还来了例假,璇璇才上小学二年级。惊讶之下,妈妈连忙带璇璇去医院,医生诊断孩子为性早熟。

孩子的早熟确实让人触目惊心。看到这里,不少父母可能都会倒吸一口气,开始忧心自家的孩子。这些年来,孩子似乎越来越早熟,但这些被催熟了的孩子,并没有能健康成长,而是很多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矮个子”。

1.被“催熟”了的孩子

阴道白带、出血,乳房肿大……三岁的小女孩蓝蓝在洗澡时被妈妈发现发育异常,被送进了儿童医院。医生检查发现,这个小女孩竟然已经开始发育,原因是过多地服用各种营养剂。

现在的孩子似乎比人们想象中早熟得多。孩子性早熟与现代社会环境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等有关。比起上世纪的女孩十五六岁才月经来潮,现在的孩子十一二岁月经来潮已成了很寻常的事。根据广州一项少年儿童青春期调查显示,大约有25%的女孩在8~9岁乳房已经开始发育,而到了10岁这个比例接近90%。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全面营养得到了保证,大部分孩子提前进入青春期也是正常的。但对待孩子的性早熟父母不能掉以轻心。孩子的性早熟是一种病症,表现为孩子还没到发育的年龄就出现性发育,具体表现为女孩在8周岁前乳房开始发育,10周岁前来月经;男孩9周岁前出现变声、出现阴毛、胡须、喉结等第二性征等。在上述例子中的蓝蓝过早地出现了和年龄不符合的第二性征,很明显就是“性早熟”。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群体性青春期提前不等于性早熟。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理发育提前与“性早熟”是两码事。如女孩9岁乳房发育但她并没有来月经,这属发育偏早,不应视为性早熟。有不少父母过度警惕孩子性早熟。发育早一点的孩子本来就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果父母再给孩子扣上“性早熟”的帽子,会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一旦被定为“性早熟”,孩子就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疏远朋友、拒绝与他人交往等。对发育偏早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和心理卫生教育,不要让“性早熟”成为孩子的心理包袱,妨碍其健康成长。

2.孩子性早熟“三宗罪”

孩子性早熟不仅仅是早熟那么简单。很多父母以为孩子不过是营养好一点提前发育,无甚大碍。性早熟对孩子健康长高至少有“三宗罪”:

(1)影响孩子正常长高。

性早熟的孩子由于生长周期比正常的孩子短,最终身高大多低于同龄正常人;性早熟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骨龄提前成熟。医学上,也是通过监测骨龄来判断是否性早熟。而且性早熟具有蒙蔽性,往往性早熟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还要高,但生长期肯定结束得早,等父母发现孩子不长个的时候,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了,这时候要增高就已晚了。所以,孩子最好一年检查一次骨龄,一旦发现骨龄增长过快,就要找原因。

(2)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易造成不健全人格。

由于性早熟的孩子身心难以同步,导致出现自闭、孤僻、恋物癖等心理障碍;孩子看见自己“与众不同”就会产生自我否定心理,拒绝与人交往,比如有的男孩不想让小伙伴知道自己进入变声期,变得沉默寡言。

(3)增加孩子患特定疾病的几率。

性早熟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某类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由以上三种危害,可以知道早熟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破坏力极大,并被定义为“第三大社会公害”。

3.性早熟需要防止结合

性早熟能够防治吗?绝大多数性早熟是可以治好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性早熟非常重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阻止第二性征的进一步发展,逆转已存在的第二性征,使孩子获得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期望达到的成人期身高,还可通过性早熟的诊治,发现和治疗引起性早熟的原发病。

除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外,10岁以前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此时父母不应盲目乐观。如怀疑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如果孩子被确诊患性早熟后,父母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消除精神压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轻度性早熟可采用中药如知柏地黄丸、大阴补丸及其他汤药治疗;中度以上及真性性早熟则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孕激素、促性腺释放激素类药品治疗。

要预防性早熟的发生,父母还应注意少给孩子吃鸡颈、牛肉、羊肉、蚕蛹等,也不要滥用市售未经严格检测所谓的“营养剂”。不要盲目给孩子食用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品等,以免孩子误服或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