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孩子长更高
10942300000039

第39章 好心情,有益于孩子长高

美国科学家曾经以幼鼠做实验,发现母鼠离开幼鼠后45分钟,幼鼠变得躁动不安,体内的生长激素和某种主要酶的分泌量就锐减。一旦母鼠返窝,幼鼠变得安静,神情平和,体内这些物质的水平随即恢复正常。多次追踪观察后发现,母鼠离窝停止舔崽是导致幼鼠这种生理变化的唯一原因。若改用湿毛笔人为地擦拭幼鼠,也能起到母鼠舔崽的作用。由此推知,在人类幼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良好的生活物质条件外,良好的情绪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矮个子”长不高,“坏心情”做祟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孩提时期好像是人生中最纯净最美丽的篇章,无忧无虑,快乐玩耍。但现实生活中,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不好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要承受的更多了。社会改变,很多父母也改造起孩子来。孩子变得忙碌,除了应付升学带来的繁重学业,还要早早学英语,学钢琴,学跳舞。重担压出心病,越来越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生理健康,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异常,导致孩子长不高。

12岁男孩超超2年不长个,查来查去内分泌也正常、父母也不矮、营养也挺好。最后诊断竟是父母离异从而情绪抑郁所致。原来一年前,超超的双亲因为性格不合离婚,离婚后超超一直跟着爸爸生活。原本活泼的超超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对爸爸妈妈的态度也很敌视,变得敏感,不相信别人,2年都没有长高过。

小菲是个8岁小女孩,正是应该“节节高”的岁数,然而奇怪的是,本来每年个头都长不少的她突然身高在一年内就没了动静,过去一年几乎没长。医生观察到孩子不喜欢说起学校的生活,就向父母了解情况:原来升上二年级后,小菲换了一个新的班主任,小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老师,这一年成绩下降了不少。老师和父母都曾经教育她多次,还找来家庭老师为小菲补习,周末还安排了上课。医生发现,一说到学习,小女孩就很伤心。最后,医生诊断小菲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矮小症。

超超因为父母离异压抑而暂时停止生长,小菲却为成绩焦虑,没有长高。可见,无论是哪种不良情绪都一样地阻碍孩子的正常长高。孩子常见不良情绪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孩子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父母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孩子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受挫感。

孩子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社会环境以及个人主观等方面。也包括学习、人际交往、兴趣和愿望,以及自我尊重等几大方面。当孩子在以上几方面表现得不符合父母、老师或者自身期望时,常感觉受挫。

(3)愧疚。

孩子自信心不足时常常会自我责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做错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身边的人对自己不认可时愧疚感更重。

(4)焦虑。

主要是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

以上种种不良情绪,就像几座大山压在孩子的心上和身上,使孩子难以长高。

2.让孩子拥有一份好心情

很多时候,孩子的心里面有很多话,却都不敢和父母说,长久地把情绪压抑在心里,影响心情。

(1)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

根据某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在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后,发布孩子十大“心声”,其中,“盼望家庭和睦”成为孩子们最大呼声。

从孩子心理压力来源看,影响最大的前3项分别为父母、自尊和对未来的恐惧。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最怕的事情为:父母吵架占58%,父母离婚占10%,家里失窃占8%。孩子纷纷表示最怕父母吵架和离婚。

(2)不要过分责骂成绩不好的孩子。

“每次考试,我就紧张,生怕排名落后,回家少不了一顿骂。”初三的小黄,怕考试,更怕排名,因为班里有几名同学是妈妈单位同事的小孩,妈妈总要拿自己和他们比,如果排名落后,妈妈就很生气,脸便拉得老长。很多孩子表示,每次考试考砸了排名公布时感觉自尊最受损。

很多孩子和小黄一样有着同样的遭遇,每次考完试总要经历一段不短的心情“低谷期”。相对于孩子,父母们对成绩排名更感兴趣。家长会上,在学生的成绩单发放后,父母纷纷围在教师办公室里面向老师追问孩子的原始分数及排名情况。对学校和父母而言,成绩排名是件寻常事,但在排名的背后是孩子不堪承受的压力。

(3)理解与关爱,孩子心情好。

孩子不长个,父母们想到的只是怎样增加营养,怎样刺激生长激素,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却很少想到孩子的情绪对长高的影响。例如,一些父母不注意教育方法,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的过错。一些父母下了岗或者工作不如意,整天在家怨天尤人,这种低落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对孩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保持好心情。

好心情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心理阳光”,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快乐的生长环境,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时时保持一份好心情,健康快乐地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