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孩子长更高
10942300000038

第38章 别让孩子患上“心理矮小症”

4岁的小花去年一年才长了2厘米,还不到该年龄段孩子“平均年增高5厘米以上”的一半,原来问题出在孩子心理上:由于父亲重病,全家人的心思都用在照顾父亲上,无意间冷落了小花。这就是典型的由于情绪导致的“心理性矮小”。

由于小花缺乏家人的关爱,导致孩子情绪长期压抑是小花患病的关键。但是现在很多父母还不了解“心理性矮小”,缺乏对孩子精神关爱的意识。

1.从“心理性矮小”到“身体矮小”

倘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会因为精神压抑,情绪不好而最终导致不长个儿。近年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孩子因为情绪问题导致生长矮小的病发率正在逐年上升。某地区曾经针对个子矮小的孩子进行心理和情绪调查。调查发现近六成的矮小症孩子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如性格偏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出现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等现象,这些心理上的不良感受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

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可缺少,而且两者常互相影响。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精神状况和长高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精神因素造成孩子身高缺陷的,在医学上称之为“精神剥夺性侏儒”或者“心理性矮小”,主要是由于精神上压力过大、压抑或抑郁情绪造成的。这种情况大多是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甚至是受到虐待,造成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胃肠功能降低,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从而致使生长受到限制。如果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尽早改变这种境遇,改变环境和精神上的不良状况,生长激素分泌就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也会得到改善。

2.吵架,生长“停止”的开始

一个小女孩小凯今年12岁,身高只有110厘米,看上去比同龄孩子矮了许多。自从父母离异后她的身高就停止了生长。根据年龄身高对照表,12岁女孩的平均身高应为152厘米,最矮身高也应该为138厘米,小凯已经可以被诊断为典型的生长发育迟缓。据了解,小凯的父亲身高为170厘米,母亲155厘米,都在正常范围以内。他们在小凯6岁时就离异了,小凯随父亲一起生活,从那以后,小凯的身高几乎就没怎么长。小凯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性格与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十分孤僻抑郁。

孩子心情愉悦,生长激素分泌就会增多,不快乐、心情抑郁会降低生长激素的分泌,这应该就是小凯不长个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不和睦的家庭、抑郁的心情,成为了扼杀孩子身高的“元凶”。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曾经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后指出: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或经常挨打受骂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引起体内的神经——体液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孩子生长发育障碍而个子矮小。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朝鲜、越南、德国等国失去双亲的孤儿,平均身高要比同龄其他孩子矮近10厘米。科学家们曾为此做过试验,他们将一批受到精神压抑而矮小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欢乐的环境中,让他们受到与正常家庭孩子类似的爱抚和温暖,三个月后,约有95%以上的孩子发育情况很快发生变化,生长停滞现象得以消除,身高得到明显的增长,接近其他同龄孩子身高增长的水平。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情绪的温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夫妻恩爱、和睦温馨的家庭中,孩子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的生活,倍感温暖和幸福,父母的关怀,周到的照顾,无疑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成长。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吵嘴打架,甚至闹离婚,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哪里还有心思来顾及孩子。更有甚者把孩子当“出气筒”或者当做再婚的包袱加以虐待。这种家庭的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上很压抑,天真活泼的天性被扼杀,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孩子的心理性矮小症与父母的婚变有一定的关系。应该指出,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婚姻生活,但是不能忘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离异后的父母应以积极的态度表达对孩子的受抚,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同龄孩子,帮助他们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

3.逆转“心理性矮小”实现长高

防治孩子心理性矮小症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得到足够的父母之爱。

正是因为“精神心理性矮小症”常伴随意外事件(父母离异等)突然而来,所以它也可以随着外在环境改变“飘然而去”,就像佛家说的一样“心病还须心药医”。孩子的“心理矮小症”具有明显的“可逆性”。如果排除孩子其他生理问题、营养问题,发现与情绪有关,建议父母带其转到心理门诊接受专科医生辅导,如果孩子心结解了,什么药都不用就可以恢复正常生长速度。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生长迟缓不同,“心理矮小症”有三大特点:

(1)孩子遗传的生长和精神发育能力是正常的(本身没有精神类疾病问题);

(2)由于外界恶劣环境刺激,导致孩子的运动和心理正常发育受到影响;

(3)恶劣环境改善后,所有症状都会逐一消失。

情绪不好导致的可能是部分性或暂时性的生长激素缺乏、生长因子减少,如果医生评估孩子的身高,预计将来的最终身高和理想身高可能差不多,此时不一定要马上用药,而是让其先接受心理辅导和开展运动锻炼。如果感觉孩子比同龄孩子矮小太多,可能还是要用部分药促进激素分泌。一般来说如果能及时发现,影响不会很大,给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情况很快可以改善。

孩子是单纯的也是敏感的。很多父母以为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只是管好一日三餐。其实,孩子有一颗玻璃水晶般的心,他们非常在意身边的人和事,父母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阴影,导致孩子情绪低落,引发精神疾病,直接影响孩子的身高。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预防孩子患上“心理性矮小”的良药,更是让孩子快乐长高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