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55

第55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将是责任心。铭记一点!孩子的责任心大小是实现个人成长及父母期望的标尺。没有生气的,满不在乎的孩子通常也没有什么理想,因为他心灵里缺乏一个关键的东西——责任心。

有一个心理学家是这样把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转化过来的:

有个上了初三的孩子,个人素质很不错,人很善良,小的时候还担任过一部电视剧的主角,学习情况与上述的那个同学差不多,也是学习表现很不稳定,既是个孩子气,也是个粗心大王、脾气大王,品质上倒没有别的大毛病。

他家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并不很富裕,但父母把所有的能力和爱全给了孩子,头发也白了,心也操尽了,但是很不满意目前的学习情况。我接触了孩子不久,孩子粗心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是时常还会小犯,就这样并不能令我满意的结果,家长已经是很兴奋了。后来出了个很滑稽的事情使孩子的毛病发生了很大的转机。

有一天晚上,他母亲哭着给我打电话,请我务必去她家一趟。我便急忙赶去,家里人都闷闷不乐,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中午的时候,孩子下学没有骑自行车回来,是同学给带回来的,家里人问他,怎么搞的?孩子说丢了。他父亲想,车子又不好,又是存在车棚里,怎么会丢?但还是很小心地琢磨了一番问孩子,你那车子那么破旧,有谁会偷啊?你找过没有?

孩子说你真麻烦,我难道没有找吗?找了半天也没有啊。他父亲又追问难道你没有问问看车的师傅吗?孩子说我也问了,就是没有找到。事实上,孩子的确是很认真地找车子来着。既然如此,只好赶紧吃饭。下午上学时候就又和同学一起去上学了。这个当父亲的越想越不对,怎么会丢呢?没有道理啊,那么破烂的车又有车棚怎么可能嘛!下午的时候,便提前下班去了学校,一查问,结果是看车棚的师傅给收了,那位师傅说,你家的孩子中午就找来着,但态度又不友好也不客气,因为他乱放,所以我给他挪到后面去了,本打算下午下学的时候告诉他,中午也就没有多理他,让你家的孩子难受一下也是想让他长个记性。这位父亲赶紧谢过就在路边等孩子下学出来,原以为孩子会高兴。结果孩子和同学一出来,看见自己的自行车和他的父亲一起站在那里,一下子就火了。回了家后,也不吭声,谁也不理,当家长的也是一肚子怨气,怎么搞的,给他找回车子了,怎么还这样对我们?实在痛苦愤懑委屈得不得了。

于是,他母亲便给我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

听完家长的哭诉,我就用四个字做了总结:“恼羞成怒”。

恼之何来?丢了车子自然很恼!

羞从何来?本来自己可以找到,但没有找到,感觉羞愧;

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更是羞愧;车子被父母找到了,在爸妈面前也感觉很抬不起头。

恼了,羞了,怎么办?为了遮恼掩羞,只有靠“怒”了。

只是这“怒”很自私,很脆弱。

我说你们不要着急也不要难过,这是好事情!孩子能怒,说明他还有廉耻之心嘛。做家长的一下就破涕为笑了,但转念又说:“哎,赵老师,您就别安慰我们了。”我说你们不要管,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这事情我来善后,就当没有发生过。

我到了孩子的房间,直接地和他谈了他怒的原因,并对此表示理解,而且也表示他的父母也很理解他,所以让他不要介意今天和父亲发的没来由的火。孩子流着眼泪听着我的话。我知道他自己也很懊悔和难堪。然后我着重与他分析了为什么会丢车子的事情,从前到后,从各个角度,包括心态、情绪、认识等,细细地回顾和总结了一番。孩子的表情终于出现了少有的凝重,然后说起了在学习上问题,为什么还时常出现那些不该犯错误的现象。最后,我说你也不小了,不要老拿父母当出气筒嘛。

孩子找回了自己的责任心,过了一个多月,孩子中考的化学成绩居然是100分,到现在我还能想起他母亲欣喜若狂的表情。

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心,父母的责任心真正应该体现的地方不是孩子衣食方面,而是心灵的塑造。如果不能正确地爱孩子,教育孩子,其实就是缺乏责任心的父母,简单地以为付出了,当孩子的也没有什么话对自己说。

有一位女学生的家长这样说:“我这孩子,我够对得起她了,书包文具哪样不是班里最好的,别人没有电脑我给她配了,别人有了电脑,我给她买了液晶的,至于她不争气,将来没出息,她也不能怨她这个老爸,你说呢?是不是这个道理?"可惜可悲可叹的是,和我说这种话的家长太多了。

对孩子盲目地给予,自以为是的爱的行为。不仅是无效的行为,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不培养孩子的爱心,不注重孩子的责任心的养成,让孩子习惯了只关心自己,自然就会漠视他人;给孩子太多关爱和呵护,当然缺乏对别人情感的敏感和尊重,这样如何能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心的孩子一定缺乏责任心,缺乏责任心的孩子虽然可能会有爱意,但不懂如何爱别人也不会爱自己,最后在行动和思想上就更缺乏对别人的爱和关心的考虑了。

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在生活上如此,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很多孩子认为作业也好,考试也罢,其实是给父母做的,因为他并不认为是自己想做和喜欢的事情,也不关心这个事情结果的好与坏对父母的影响有多大,认为父母和自己一样,只是三天的不快而已。

可现实生活当中,许多孩子从来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从来也都是乱糟糟的;吃了饭,从来也不晓得帮助家人收拾碗筷;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连招呼都不会去打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闹着从来不会考虑旁人;只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电视机前一直呆着;拿到考试卷子,只看看分数而从来不会对错题给予足够的关心;当因自己赖床而快要迟到的时候,却吆喝母亲赶紧送他上学;当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却总能找出无数的借口和理由;当家里人一旦没有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便不依不饶;也会因为过失而流眼泪和遗憾的叹息,但事情过了几天就什么都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家长都希望子女有责任心,但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有些事情属于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可以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而另一些事显然孩子可以发表意见,但还没有能力做出决定,这需要家长做出选择并帮助孩子接受所做出的选择。父母要指导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精神。

父母要鼓励和信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和信任孩子,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家中,父母不应该总把子女当小孩子看待,家中的许多事都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如此,将会使孩子乐于帮助父母,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从1岁半到5岁期间需要大量的触觉训练,如果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始终不给他们独立的机会,孩子有可能失去做事的兴趣和愿望。家长应把责任感的培养融人游戏之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着收拾玩具,把收拾玩具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使孩子逐渐学会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可让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3.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譬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或袒护孩子,应让孩子自己负责。

一般来说,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内心的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父母要利用这个时机,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起责任心。

4.父母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而只能由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眼中,父母具有绝对权威,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

果父母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身教胜于言教,孩子在自己的行动体验中巩固对父母的学习,才能使孩子的责任心不断增强。

5.让孩子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

日本有专家建议:应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让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给鲜花浇水、施肥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耐心与责任心,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对待其他人和事物上。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能够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