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54

第54章 培养孩子的善良仁义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一个来自泸沽湖畔的摩梭乡下女孩初到美国留学时,生活十分拮据。她白天学习音乐和英语,晚上就在一个小餐厅里当服务生。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大雨瞬间倾盆而下,行人纷纷逃进就近的店铺躲雨。这时,一个浑身湿淋淋、面容憔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这个女孩所服务的这家餐厅。看他狼狈的神情和简朴的衣着,所有的人都漠视他,甚至有人因为他的寒酸要赶他出门。

正当老先生准备离去时,女孩搬来了一把软椅子让老人休息,并自掏腰包为他要了饮料。“老先生,你不用急着离去,先坐这儿休息一下,喝杯热饮暖暖身子,等雨停了再离去也不迟。”为了让老人开心,她还专门为他点唱了中国的民歌。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女孩还热情地邀请他参加中国留学生聚会。

渐渐地,老人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个月后,这个女孩收到了一封信和一串钥匙,信封里装着一张巨额支票。她惊愕万分。信的大致内容是:亲爱的孩子,我年轻的时候收养了3个越南孤儿,为此一直没有结婚。

可当我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带大后,他们却抛弃了我这个养父。

我退休前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有着丰厚的收入,但钱对我这个历尽沧桑、将要入土的老人毫无意义,我需要的是亲人的温暖和关心。是你,是你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给了我这种金钱难买的情谊。现在,我已回到乡下,落叶归根。我把这一生的积蓄和房子都留给你,用这些钱帮你来实现你的愿望。

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华丽的外表固然能包裹我们的心灵,但小小的善行更能让我们的心灵开花。

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猎豹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去。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眼泪折断了猎枪。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善良的圣洁,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生活中的奇迹,其实就发生在你不经意的善意之间,一项小小的援助,甚至是举手之劳的一次顺风车,有时都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医生:不了解病人的病情或者对药物剂量没有把握时,不会不懂装懂;

我们需要这样的政治家:不会沉湎于组织各种各样的委员会或者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无休无止地争辩;

我们需要这样的律师:不会为了赚代理费拼命说服客户打一场根本打不赢的官司;

我们需要这样的牧师:不仅爱听欢呼和掌声,也能听其他声音;

我们需要这样的商人:善良仁义、童叟无欺,不虚斤少两;

我们需要这样的记者:不会在主编唆使下写一些下流的花边新闻牟利;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不会说“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

总之,不能昧着良心做事,我们需要的是以欺骗为耻的人。

做父母的,把孩子从小带大,千头万绪的事情很多,但归结起来,除了使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成长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什么叫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就是在做人、做事上都要能达到问心无愧的程度。

善良仁义的品质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家长认为,面对今天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培养孩子善良仁义品质就意味着让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对人对事开诚布公,有意见当面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结果势必使孩子得罪人、吃亏。

家长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在孩子期,特别是幼年阶段,其成长的主要养料就是真善美。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关键期里,心灵尽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接受真善美的雨露滋润呢?这既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父母慈爱之心的真实写照。所以如何培养孩子善良仁义的品质,是今天家长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直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诚实,言行一致,富有同情心,待人真心真意,有正义感。怎样培养孩子正直的品质呢?

1.教育孩子坚持正义

一位父亲去幼儿园接他儿子,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儿子因看不惯班里一个强壮的孩子欺负一个弱小的孩子,而主动上前帮助弱小的孩子,以主持公道。回家的路上他表扬了他的儿子勇敢的行为,并进一步教育孩子: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管别的小朋友怎么看,要敢于坚持。同时,对待小朋友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批评和帮助时,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如果自己有错,也应主动承担责任,以获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情和帮助。

这位父亲支持儿子坚持正义的做法,对孩子养成善良仁义的品质很有意义。

2.教育孩子关心和体贴他人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和体贴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善良仁义品质的道德情感基础。具体表现在首先对他人要有责任心。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对我这一方面要求就很严,当时我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忘记还同学的课堂笔记,妈妈知道后,让我把刚刚端起的饭碗放下,立刻给同学去送还笔记。她告诉我: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影响同学温习功课。这既是对同学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件事对我以后仁义的品质形成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心和体贴他人还表现为对他人的同情怜悯之心,这是一种善良的道德情感,是救死扶伤、救人于危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因为生活的环境“独”,又缺乏同龄伙伴,才能防止孩子自私、独霸、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并逐渐从关心体贴他人的实践过程中体味到做一个善良仁义人的快乐。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善良仁义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教育孩子诚实,家长应该首先做到忠诚老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都没能够表现出善良仁义品质,如,有的家长明明看见自己的孩子先动手打了邻居的孩子,反而说邻居的孩子先动的手。这位家长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做错事。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直的人:对同事、亲友不说谎、不做假;在孩子面前信守诺言,不为了达到某个短期效果而欺骗孩子;要敢于在孩子面前作自我批评;不袒护、包庇自己的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等。

父母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4.重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灵活,将来有好的前程,因此在开发孩子的智力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障碍。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