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03

第3章 教会孩子惜时如金

碌碌无为的人磨时间,无理想的人混时间,懒惰的人熬时间,勤奋的人挤时间。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开始人生的旅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谁能够把握时间,谁就会利用时间,谁就最早接近成功的终点。

本田宗一郎1906年11月17日生于日本静冈县一个贫穷农家。父亲在日俄战争结束后退役回家,弃农开自行车修理铺,以修理自行车和打造小农器为业。

由于家中孩子多,经济又困难,幼小的宗一郎便帮助父亲拉风箱,经常在作坊间捡拾铁片。他看到父亲用灵巧的双手打出锄头、犁耙和小农具,感到好奇又好玩,便将捡到的铁片。

学着父亲敲打,做成各种小玩具,送给小弟弟玩。

宗一郎拉风箱学打铁,他看到父亲累得满头大汗,脖子上挂着的毛巾也被汗水浸湿了,觉得十分心疼,便问道:“爸爸,你不能慢慢地打吗?看你累成这个样子。”父亲十分严肃地说:

“要是慢吞吞地打,铁坯冷却了,就不能打成农具。做什么事,都要讲究速度,要迅速,要快。”

幼小的宗一郎头脑灵敏,对什么事情都要提出为什么。一次,他见到父亲把三块烧红的铁坯放在铁砧上,不停地轮番敲打,父亲打铁技艺精湛,锻打的声音有板有眼。宗一郎好奇地问道:“爸爸,你为什么要三块铁一起打,不如一块一块去打,就不紧张了,也不会这么累呀。”父亲回头看了他一下,温和地告诉他说:“这几块铁坯体积小,可以放在一起打,能够一起打的铁,就不要分开去打。这样节省时间又多出活。你要记住,做工作要多动脑筋,能够集中干完的活不要分开去干,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当天的活要当天干完,每天都有新的工作。”

父亲打铁的启发,深深地印刻在宗一郎的脑海里,像一颗种子埋进了肥沃的土地中,直到后来他创办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宗一郎一直把高效、高速贯彻始终,并作为本田公司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时间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流行的说法是“时间就是金钱”。事实上,在时间和金钱之间,还有效率和财富。也就是说,争分夺秒一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是现代人的时间观念。时间比钱还要珍贵,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伟人、名人视时间为生命,对时间无比珍惜,他们的成功是他们做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有紧迫感,谁珍惜时间,谁勤奋,谁就可以得到时间老人的奖赏。这个道理并不深奥。珍惜时间,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个勤快的人,生活节奏快而不乱,自然会影响孩子。反之,如果父母整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孩子只有意识到这种危害性以后,才能珍惜时间,那就要走一段弯路。

年幼的孩子,不善将时间和生命联系起来,以致办事拖拉磨蹭。家长要指导孩子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惜时观念,教育和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利用和分配时间是个大学问,孩子不会自发掌握的,不能自主支配时间。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求人们善于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而这些时间的观念与技巧必须从小培养,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从小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伫立在一泻千里的河边,他感慨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正在不停地流逝着。孔子由此给后世留下了一句“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对于时间的这种珍爱和慨叹,年龄越大,经历越丰富的人,感受自然也越深刻。

所以面对时下许多孩子沉溺于网络和游戏之中,一连数个小时甚至熬通宵的行为,家长们才会显得那么急切、焦虑、忧思和痛心。还有沉溺于武侠小说中的孩子,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司马紫烟等一本接一本,一个都不放过。课下课上,学校家中,宝贵的时光就这样被白白耗在了武侠上。还有就是痴迷电视的孩子,偶像剧、古装片,连球赛等一个都不会拉下,加之全国几十个卫视节目给孩子提供了极大的选择面,他们把大把时间泡在电视上,让家长忧心忡忡头痛不已却又一筹莫展。而一到学习的时候,他们就是糊里糊涂过日子了,摸摸这个,又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将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时为止。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只有今天是唯一拥有的现金,可以合理地利用。

浪费时间,是孩子们的大敌。许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这与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有很大关系。有的孩子爱睡懒觉,每天早上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叫,直耗到不起床上学就迟到的时候,才匆忙起来,父母还得给孩子穿衣服,收拾书包,叠被子……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助长了孩子依赖父母的习惯。

那么,究竟如何教会孩子惜时如金呢?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一条“惜时”名言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每个人最易拥有也是最易失去的个人资源。而把握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现在。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中国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莎士比亚警示世人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所以,鲁迅先生才启迪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一句话,让孩子逐渐认识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正反利用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

不舍昼夜,有张无弛,疲劳轰炸,只会导致神经衰弱,影响身体健康,做事效果自然也不会好。须知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交流对“时间”的认识来准确了解其大脑皮层的最佳兴奋时段。

每个人的这一时段都是不太一样的,比方巴金喜欢挑灯夜战,艾青则早上诗兴大发,福楼拜则惯于通宵写作。家长可与老师配合,把一天中比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时段交与孩子完成,这样花较少的时间可以完成较多的工作,让孩子产生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有意识地将孩子“玩”的时间挤在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受到抑制的时间段,长期如此会让孩子产生出一种“玩原来也这么没劲”的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截断其贪玩费时的心理路径。培根说得好,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此种方法亦有功效,而且长此以往还能逼迫孩子培养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

3.适时提醒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表

生活最忌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成功往往来源于长期的坚持不懈。

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打“持久战”,就像马拉松长跑,不能随时随刻都用全力去拼。通盘策划,方为胜算。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而休息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同性质的工作交叉起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休息好,效率自然高,时间的利用率也就高,从而达到珍惜时间的目的。

所以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孩子、老师和家长三方参与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孩子休息娱乐的基础上,为其制订出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适时提醒孩子遵守。时间一长,可以培养起孩子对时间的一种无声的遵从,使其树立起一种“守时”的意识,从而养成惜时的习惯。

“守时”是做事有成的重要环节。从小养成守时的习惯,不仅到时就能自然地安心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4.不要丢弃时间的“边角余料”

零零碎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大块时间的学习反倒容易导致疲劳的积累,使学习效率受到很大影响。零碎时间的学习能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效果极佳。而且,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一些必须熟记的生词、公式、规则等,有利于反复记忆,加深印象。利用零碎时间的技巧很多。

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上要背的知识点,有空就读一遍;在起床、洗脸、刷牙、就餐等活动场所的墙上,钉上一个和视线等高的小夹子,夹上一张卡片,写上当天要背的单词、公式等;还可运用录音机,把要背的知识内容录下来,吃饭、洗脚的时候都可以听。

总之,利用零碎的小时间,往往可能做成伟大的事。

5.把握现在,马上行动

家长对孩子的“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只要有了目标,家长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孩子耳濡目染,自会意识到:立即行动,才能真正把握“今天”和“现在”。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时间产生一种紧迫感,做事不拖沓延宕,意识到时间是一逝而过的,抓不住,时间就溜走了。

记得大画家柯罗曾对一位向自己请教,并表示“明天全部修改”的青年人激动地说:“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天晚上就死了呢?”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决心珍惜时间并想对社会和人生有所贡献,那么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6.引导孩子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着手处理当孩子面前摆着一大堆事情,比方面临半期考试或毕业考试时的巨大复习量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让自己处在穷于应付之中,不要为课业太多、时间太少而紧张和苦恼,应引导他首先冷静地想想: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然后把它挑出来,最优先处理。

通过培养孩子按照问题轻重缓急的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逐一解决的能力,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自己是“时间”的真正主人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生出一种从容利用时间的心理优势,从而使其更加珍惜时间。

7.每天都要试图去找到一个能帮助赢得时间的新技巧马克思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培养孩子节约时间的意识能够轻易地让孩子对时间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比方,告诫孩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对没有做事情的内疚上,也不要因后悔失败而浪费时间。同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努力让自己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从而也为自己节约了时间。另外,还可将手表一直拨快几分钟,以使孩子每天都能赶在时间的前面。还可让孩子在闲暇时有意识地问自己:“此时此刻,如何才能最好地使用时间?”

8.积极提防时间的“五大盗贼”

提防今天孩子面临的五大时间“盗贼”,它们是:

懒惰或抵触,“我就是不喜欢复习”;

拖延,“过会儿再做”,或“明天再做”;

消磨,“我就是喜欢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白日梦,“算命先生说我到了30岁就会发大财”;

开小差,课本下放一本极具吸引力的卡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五项都是“惜时”的大敌,要适时提醒孩子,适时对此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