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23

第23章 让电视、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的新的课题。如何让电视、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确实是亿万家长颇为关注的问题。

小强读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已成为一个网络游戏高手,他所在学校及家庭住址周围的网吧主人都能叫出他的名字。面对日益消瘦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孩子,小强的爸爸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他每天竟在深夜偷偷外出上网,天亮之前又悄悄回家睡觉。如此上网时间竟长达4个多月。

得知此事,小强的爸爸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检讨自己,说家里早该添置一台电脑了。于是,他带着儿子到电脑城,与儿子一道买配件,父子俩自己动手安装添置了一台电脑,并将宽带网接到家里。父子俩约定:以后不再到网吧,每天做完作业后即可上网,父亲帮他买回计算机信息开发书籍、报刊,小强开始依然玩游戏,随着他对计算机用途的了解,他开始上网查看各种信息,并经常在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半年后,在爸爸的帮助下,小强不仅有了自己的网页,而且尝试开发自己的软件。上初中后,小强的父亲还为儿子聘请了一位电脑专家,坚持每周到家里来指导两次,系统地提升小强的网络知识与能力。小强醒悟了:玩游戏只是电脑最低级的功能,计算机世界原来有许许多多的奥妙!

小强出色的电脑作品吸引学校师生争相传阅,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给了他成功的体验。他变得爱学习了,性格也开朗起来。在一次科技发明小故事主题班会上,小强勇敢地讲出了这段只属于父子俩的谜团,教室里响起长久不息的掌声。后来,小强还被评为第三届优秀青少年科技之星。

谈起小强的转变,已有23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王老师说:“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追求进步的,当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知子莫如父母’的家长们最有力量帮助孩子调整方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且,随着各地电视节目的纷纷上“星”,电视节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一些特殊频道如体育频道、电影频道、文艺频道的设立,更是把人们休闲、娱乐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视屏幕前。电视对孩子的吸引力特别大,加之孩子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迷恋上电视。

另外,一般家用电脑热已吹遍中国的城市乡村,计算机开发商已把目光全面转向家庭:计算机价格大幅度下降,各种家庭用软件纷纷面世,面向家长、家庭的电脑培训如火如荼。一些专家甚至预言:下世纪初,电脑将像家用电视机一样,普及到千家万户。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干什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父母把电脑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新世纪的现代教育中,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让电视、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是我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专家普遍认为:孩子看电视过多,容易使孩子完全沉溺于影像和音响里去,使自己丧失判断力,变得反应迟钝,思考力差,不善交往,语言能力贫乏;有的孩子盲目相信影像,竟模仿影像行动,容易冲动,有时竟作出丧失理智的事情来;有的孩子成为“电视迷”,加之当前的连续剧越来越长,少则十几集、几十集,多则上百集,孩子经常看电视,占据了孩子正常的学习、休息和游戏的时间,生活、学习没有规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视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

千万不要把电视机当作自己的替身,把孩子“拜托”给电视机,让他们不声不响地坐在那儿,然后去做自己的事情。

认真思考,解决“电视迷”问题,有以下方法:

1.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羊”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帮助孩子选择不同的节目让他们看。家长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允许看,有选择,有节制,最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每周的电视节目报让孩子去买,买回来之后,让孩子在电视报上圈出3~4次最想看的节目。周一至周五1~2次,双休日稍多。每一次看电视的时间以O。5~1小时为宜。小学中年级的孩子要开始培养看新闻节目的习惯,每天晚饭后或晚饭前,一起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在孩子没有养成有节制地看电视的习惯之前,家长看电视的次数一定要比孩子少,免得孩子有不公平感,淡化自我控制意识。

家长与孩子都必须坚持事先的约定,谁也不能随便破坏,破坏者要罚一周或者两周不许看电视。真能这样坚持两三个月,可以治好无节制看电视的毛病。

2.平常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节目如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等节目,而中学生则更喜欢看新闻、体育、文艺节目,让他们自己选择。平常上学期间可以少看一点,一般以每天1~2小时为宜,节假日时间则可以多看一点。

3.尽量选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栏目对过长的电视剧、“吹吹谈谈”的打头剧、“爱情戏”尽量不选;对于由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电视片、对在国际国内获奖且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的电影也可选择收看。家中有必要订一份电视报,标出每周应该看的节目。

4.帮助孩子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电视上常有些卡通片,把猫刻画成又笨又馋的“坏”角色,而老鼠则聪明伶俐且力大无比,老鼠总是战胜猫,而现实情况则正相反。这不利于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的养成。电视中经常会出现暴力凶杀场面和色情场面,家长不必难堪,也不必让孩子“闭眼”,更不必忙着按遥控器换频道。家长应该和孩子互相交谈,让孩子明白有些节目是虚构的,是不符合现实的;有些东西可以做反面教材,教孩子区分美与丑。

5.让孩子多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旅游,带孩子拜访亲友,让孩子参加户外各种集体活动等,最好冲淡孩子对电视的迷恋。另外,让孩子课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吸引孩子把注意力投入到读书、写作等活动中去。要使孩子不成为“电视迷”,家长首先不能成为“电视迷”,不能呵斥孩子去学习而自己看电视看得废寝忘食。

有些家长下班之后,一个在客厅优哉游哉看电视,一个在厨房里忙得焦头烂额,孩子放学之后,自然加入到看电视者的行列,所以,最好夫妻一齐动手做饭,这样即可以使夫妻感情更融洽,也给孩子作出了暗示:我也该去帮他们一把。

6.培养孩子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自主看电视的能力,就是孩子不但能自己选择节目内容,自己控制时间、次数,而且能自觉地吸收有利自身成长的信息。从小学中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这种能力。有些节目,可以引导孩子以日记、周记或观后感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鼓励孩子在写作文或在班会发言时运用这些信息。

许多电视专题节目与孩子的学习有关,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有关,比如学科知识讲座、科技专题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应引导孩子选择、收看这些节目,更好地与学校教育配合。

一般说,高年级的孩子就能形成自主看电视的能力。

7.教育孩子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为了不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可电视应有以下要求:

看电视时,距电视机1.5~2米,或相当于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4~5倍。

不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电视食品”是不好的习惯,对孩子少年来说尤其影响健康。

看完电视后,要认真洗手洗脸。

总之,要想使“电视迷”转变,必须变“禁”为“导”,让孩子由被动控制变主动控制。家长先认真思考一番,有个计划步骤,从简单化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我们再来谈谈电脑的问题。在一份有关电脑的调查表明,在已经购买电脑的家庭中,用于子女教育的人近1/3;在欲购买电脑的消费者中也有近1/3的人表示买电脑是基于孩子的学习考虑的。在一些家用电脑展销会上,家长郑重地向孩子许诺,只要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优异或考取重点中学,家长将给孩子买一台电脑以资鼓励。

从当前状况来看,花五六千块钱买一台个人电脑对许多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是能够负担得起的,电脑进入家庭已成大势所趋。电脑在家庭教育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那么,中小学生学习电脑有何利弊呢?专家较一致的看法是利大于弊。

首先,学习电脑有利于培养孩子对高科技产品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和行为;在孩子操作电脑时,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由于电脑是高科技产品,加之许多拥有电脑的家庭把“上网”作为近期目标,中小学生学习电脑可以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因此,“电脑要从娃娃抓起”,邓小平同志这句话是很道理的。

但是,如果对电脑利用不当,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如一些中小学生过分“迷恋”电脑,课余时间全花在电脑上,室外活动贫乏,形成所谓“电脑症”:身体素质差,视力下降,生活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离群、孤僻、对父母缺乏热情,对现实生活缺乏兴趣……另外,电脑上所载信息鱼龙混杂,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坏的诱惑;同时,由于许多家长操作电脑水平差,千辛万苦买来的电脑最终大多数沦为奢侈的摆设或充当了打字机、游戏机、VCD机的角色,使孩子看不到电脑的巨大的能量,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学习电脑,从而使电脑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中小学生学习电脑是有一些弊端的,但作为家长绝不能因噎废食。

关键在于家长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电脑、用电脑,从而发挥电脑的教育功能。

1.家长要首先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

家长在购置家用电脑前,就应该对电脑的功能、电脑的使用方法及保养、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最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培训,从而在指导孩子学电脑、用电脑时能够胸有成竹;同时,家长要认识到电脑的教育功能并非只适用于孩子,家长应该和子女一起学习电脑知识,和孩子有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要指导孩子正确学习电脑,不使孩子成为电脑游戏迷、VCD迷。

2.不能逼迫孩子学电脑

孩子学习电脑并不是孩子年龄越小越好。一般认为,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习电脑比较适宜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家长要激发孩子学习电脑的兴趣,不能逼迫孩子学习电脑。

3.适当控制孩子的上机时间

在孩子学习电脑时,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上机时间,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室外活动,扩大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区分机载信息,增强对不良影响的免疫力。

§§第三章 沟通细节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