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22

第22章 帮助孩子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

家长朋友请提醒您的孩子:“粗心”比无知更可怕,粗心可耻,粗心是最低级的一种错误。

李小娥上小学四年级了,平时学习还不错,可一到考试就不行了,有时还考不及格。妈妈每次看她的成绩,发现很多错误都是粗心所致,并非不懂不会。妈妈总是教导她不要马虎,要细心答卷,可是下次考试李小娥还是粗心。妈妈很生气,真不知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个考试粗心的毛病。

考试粗心是不少孩子常见的毛病。由于考试粗心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学生考上重点高考却痛悔高考落榜,不少是由于粗心所致。

孩子考试中因粗心造成丢分,孩子心疼,大人也心疼。前几年高考差一分考不上大学,为了弄个委托代培生,只好自己掏腰包,得花几万块钱才能入学。曾经有的家长对孩子讲,你可粗心不得,你一粗心,爸爸妈妈几年的工作都白干了。

对待粗心的不同态度,很可能引发不同的人生成就!

有时候,“粗心”所带来的灾难简直无法预计和控制。请注意以下几点:

1.粗心比无知更糟糕、更可恨

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

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

“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由于不同的态度,使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性的认识。卢梭说的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2.粗心的习惯很难改变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却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啊。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3.粗心不是缺点,是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最大缺点就是粗心……”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所以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4.“粗心”绝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不会吧,有点委屈。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所以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在经历了上述的这种情况后,孩子们的反应更多的是无所谓,过去就过去了。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在冰面上走路要很小心,因为冰上很滑。同样,遇到类似可能粗心的境遇时,就如同走路到了冰面上,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许多。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

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改正了对粗心马虎的错误态度之后,父母怎么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呢?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要堵乔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

有些孩子聪明又能干,学习也不错,但却有马虎的毛病,自认为会了,没问题,自以为是,没审好题,结果答错了。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肯定他们聪明好学的优点,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做事、做作业、考试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要通过孩子过去马虎的实例和教训来分析马虎所造成的危害,讲明精益求精的重要意义。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马虎的危害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教会孩子考试要有平常心

考试中,一般试卷的试题分为简单题、中等程度题与难题。家长要向孩子说清楚,进入考场拿到考卷不管是什么题都要以平常心对待,对难题不畏惧,对简单题不盲目乐观。应让孩子知道简单的题最好全部做对,因为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好这类简单题,只要认真对待,就完全可能顺利地把简单题全部拿下。简单题做得顺利,心中就有底了,就会更有信心去解决那些难题。

3.进行准和快的训练

父母要根据孩子考试常犯的错误、常出的毛病、常马虎的地方,和孩子商量拟订一些题目自己来做,要求又准又快,以准为基础很快解出来,要做的题都是他会的,很简单,只要认真就会做出来,这样来训练他做题的准确性,提高准确率,达到既准又快。孩子经过这样的多次训练,就会提高他对简单题的成功率,逐步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孩于经过这样的训练后,与口头上让他别马虎的教育效果大不相同。经过他自己的操作与体验,效果总要比挂在嘴上让他注意好多了。另外,只要孩子经过训练后改正马虎的毛病,有所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可以强化他的信心,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

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在哪里,让孩子抄录自我提醒的“语录”。例如,“坚决消灭错别字”,“不要忘记复数”等,放在自己桌子的玻璃板下,贴在作业本第一页上或者其他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注意改正粗心的毛病,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在考试前经常根据孩子各门课易出现的错误、易粗心的地方,和孩子一起讨论,针对各门课的不同情况写出一些自我提醒的语句,对孩子克服考试粗心的毛病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