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0942100000021

第21章 教会孩子“错误是宝”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有一个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虽属于中下等,但理解和接受能力很强。平常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可一考试就不行,很着急可又不知道怎么办。父亲便带着他去找心理专家。通过接触,教育专家发现他对概念总是一知半解,很不扎实,属于眼高手低的类型。于是针对他作业中有许多错误的这个问题,教育专家建议他把错题本建立起来。他抱着试试的态度先把化学的错题本建起,期末化学就考了86分。他感到很满意,可是没有料到,新学期的期中考试三门不及格。

他的父亲又一次非常焦急地找到教育专家。经过询问,孩子承认原来他没有按照专家的指点坚持写“错题本”,而是中途放弃,才导致成绩下降。

教育专家很不客气地对孩子说道:“你怕麻烦可以不出错啊,既然出了错,就一定要承担这种后果。对别人讲信用,对自己也得有信用啊。我们建立错题本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每道题目都得摘录,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啊。而且你也记得你上次化学成绩为什么进步那么大,怎么就不把这个好的习惯传承下来呢?”他感觉有些懊悔。后来期末考试,三门都及格了不说,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名。

对“错误”的不正确认识是孩子学习中的最大错误。

许多同学在拿回作业本后,通常只是看看老师有没有判“优”,甚至看都不看就收起来了,所以即使看见了红叉也视若无睹。

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考试中遇到了平时做过的题目,但却不会做了: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又做错了。

一次考试回来后,家长经常会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好则喜而夸,差则恼带骂。可对于丢了多少分,都丢了什么分,为什么丢了这些分?对这些重要的问题却不怎么特别关心。

你不把错误当回事,错误也不把你当回事。

当然现在许多学校里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不把考试卷子发给学生,即使发了,也很快收回,这样的情况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不能很好分析卷子中的错误,也就不好把握自己这段时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课业的掌握势必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因为很多同学和家长大脑里的意识是这样的:错误是不好的,但错误是难免的,发生了也是应该的。似乎认为只有无知才算是真正的错误。这样对错误的几分默许、几多轻视和忽视,就是对“错误”认识的最大错误。

错误人人都会有,但就是由于对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所以人和人的结果也不一样。

细心的会学习的孩子会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只做大体的概括:

1.由于概念不清

造成错误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准确。经常有同学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很明显,在实际演题过程中,怎么司能不发生错误。如果是不懂,那么对这道题目结果的直接影响只是不会做罢了。就因为说懂不懂,说明白不明白,做题心中无数。自然错误也就来了。

2.由于思路不畅

由于对题型不很熟练,或者审题不当,造成思路不畅,南辕北辙。

通常在考场上糊涂,一下考场就反应过来了。要不就是只要别人小小的点拨和提醒,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这种错误最具欺骗性,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实际上并不扎实的知识结构使错误再次出现变得非常容易。

3.由于粗心大意

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是低级错误,同样的,对粗心的忽视是造成同类错误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许多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的卷面进行分析,发现产生错误的一大特点就是:低级错误总是重复出现。

面对作业、练习和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很多学生是看一看,知道错了,就完了,或者知道怎么错了,认为很简单也就完了。这种无所为和无作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我们已经意识到造成“错误”的三重原因,那么,孩子具体应该如何对待错误,是自己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达到“错误是宝”的效果呢?

其实,解决错误的办法很简单:

1.准备“错题本”对错误进行整理

在作业、练习、试卷里发现错误后,要及时收录在错题本里。在错题本里,我们先把做错的题目全部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如有不同的解法也能做进去的话是更好的做法。这个过程我们叫“错误整理”。不仅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种类,而且在错题数量到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

错误整理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犯错的规律和特点,了解自己犯错的原因,并且通过分析原因找出自己在学业上的不足和空白,达到提高知识掌握水平的目的。

2.改变认识,真正做到“错误是宝贝”

错误是宝贝。因为错误我们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多数人来说,做一堆题,做错的题目虽然是少数,但不要因为少,或者错误原因简单面忽视它。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由于对待错误的态度不理想,或者是缺乏理想的方式解决错误,错误将不仅会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发生,而且会是经常重复地发生。所以对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只有这样,你的空白会越来越少,错误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