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941900000034

第34章 2作为“动物”的儿童

“动物”一词,望文生义地解释就是,活动的物体。在原初的意义上,它已然包含了一层重要的含义,那就是与石头、树木等事物相区别的一种活动能力。正如大自然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的跑动、追逐和逃窜,这些活动都是对动物生存能力的训练,对于儿童来说,同样如此。儿童需要运动,儿童需要运用他们的双手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他们需要能让他运动的东西,并给他提供活动的机会。为了促进心智的发展,儿童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用来看和听的东西。

儿童的运动并不是偶然的情况。他在自我的指导下,对这种有组织的运动进行必不可少的协调工作。经过无数次的协调经验,他的心智不断发展,他的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地自我协调、组织和统一。因此,儿童必须能自由地决定和完成他想做的事。由于他正处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所以他的运动有一个特征,就是这种运动并不是出于偶然和漫无目的。

儿童想要去扫地、洗盘子、洗衣服、倒水、洗澡、梳头、穿衣,等等。儿童在做某件事之前,已经知道他想做什么。他看到另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时,他自己也渴望去做。

儿童并不仅仅是在漫无目的地跑、跳和拿东西。他们的建设性活动是从别人的活动中得到的启发,他们努力地去模仿成人使用或处理物品的方式。他们还试图在使用同一个东西时,和成人做得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使用东西的方式对成人来说,常常是不可理解的。儿童通常在1岁半到3岁之间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例如,一个18个月大的儿童发现一叠刚刚熨平的毛巾整齐地叠放在一起。这个小家伙会拿起其中的一块毛巾,极小心地捧在手里。他把一只手放在毛巾上面,以便毛巾不会散开。他就这样托着毛巾,走到房间斜对面的角落,把它放在地板上说:“一块”,然后又像他来的时候那样走回去。等他穿过房间之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拿起第二块毛巾,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并沿着同样的路线走到角落里,把它放在第一块毛巾的上面,又说了一遍:“一块。”他不断地重复着这项工作,直到把所有的毛巾都拿到那个角落为止。然后,他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又把所有的毛巾一块一块地放回原先的地方。虽然这些毛巾不像最初放置得那样完美,但仍然折叠得相当好。这对儿童来讲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漫长的调换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人打扰他。

还有一项令儿童着迷的活动,是取下瓶盖,然后再把它盖上。孩子们特别喜欢玩能反射出七色光的瓶上的盖子。取下瓶盖再盖上瓶盖,似乎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工作。还有一项儿童喜欢的工作是,把水瓶和盒子的盖子拿下来再盖上去,甚至是打开再关上橱柜的门。

这些东西对小孩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父母会禁止孩子碰它们。这种冲突会导致儿童发脾气。但实际上,儿童并不是真想要一个瓶子或墨水瓶,他们只是想要一个能有同样玩法的东西而已。这样的行为可以被看做是人类第一次不够成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