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10938000000007

第7章 襟怀坦荡,与人无尤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养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的心胸平和宽广了,心中才无块垒、无积怨,不过分在意个人的得失,遇事能以通达的眼光视之,即使有一时迈不过去的坎儿,也能审时度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人不会一味求全,但求问心无愧,心境坦然,与人为善,自然能保持精神上的自由与轻松。相反,只专注于名利和一己得失的人,就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整天忙于奔走算计,一有风吹草动就患得患失,精神紧张局促,难以维持心理的平衡与安宁,时间久了,就会被疾病和衰老轻而易举地攻城掠地。正像《红楼梦》中《好了歌》里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俗话说“境由心造”,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生命状态,就要有坦荡的襟怀、宽容的心态。

坦荡也就是从容、舒缓、平和、泰然、大度等。坦荡从容之人做事不急不躁、井然有序。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不惊不惧、不暴不弃。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度和修养,也是一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有节律的、和谐的、健康的精神状态。“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从医学角度分析,从容的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平衡,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经常处于一种很有规律的状态。因此,大度的人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刺激的次数明显减少,气血平和则百病不生,这就是心胸开阔的人长寿的奥秘所在。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孙权正直、坚毅,18岁继承父兄之志,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孙权活了70岁,是三国君主中最长寿,也是在位时间最久的。说到孙权长寿的原因,他的一个优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胸怀坦荡。他不像曹操那么多疑,也不像刘备动不动就伤心流泪,他性格开朗,有决断、有气度,这一性格特点在《三国演义》有精彩的描写。

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只身赴江东,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当时孙权手下的人分主战和主和两派,为了说服孙权和这些谋士,诸葛亮舌战群儒。他的言辞锋利,很不客气,激怒了孙权,孙权一气之下,愤然拂袖而去。鲁肃及时追出来,告诉孙权诸葛亮腹有良谋,定能出奇制胜。孙权听后转怒为喜,不但不计较诸葛亮的言辞失当,反而诚挚主动地向他谢罪。孙权的态度也取得了诸葛亮的信任,才促成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及时排解、转化自己的怒气,把影响健康的不良情绪清除掉,保持心情的平静和稳定。心情舒畅了就会以礼待人,人际关系融洽,可以防病治病,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精神紧张,对人不友善,就会激发体内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导致呼吸急促,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对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急躁、易怒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几率相对要高一些。而坦荡、不善计较的人在健康上则占很大优势。他们善于排遣不良情绪,不管激动还是悲哀,都不会在他们心里停留太久;他们善于转移注意力,在遭遇不开心的事时,不是沉浸其中,而是积极寻找突破口,就像一个人在阴暗处觉得冷了,便走到阳光下那么自然;他们还善于摆脱困境,心底无私天地宽,他们的精神不是像一块大石头那么沉重,而是如一片云那样悠然自得。

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刘海粟在他百岁寿辰时写了一副对联:“遍历五大洲四海风云,横跨三世纪百年沧桑。”这并非豪言壮语,而是刘老一生的写照。他的百年人生充满了动荡,尤其是“****”时期,刘老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家宅被封,珍贵的画作被弃之如敝屣,他只有一条走廊安身。可刘老宠辱不惊,吃得下、睡得着,还安慰朋友说:“天总是要晴的。”刘老最喜欢《小窗幽记》里的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长寿之人必有长寿之道,这副对联就是百岁老人刘海粟的“长寿经”。

那么怎样做一个坦荡的人呢?除了以上提到的,还应具有宽容的品质。宽容的人心中才无积怨,才能做到与人无尤。英国伟大哲学家培根在《论养生》一文中说:“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宽容就是对健康很有益的品质。一个具有宽容美德的人,他的爱心多于怨恨,他乐观、豁达、忍让,不悲伤、不焦躁、不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亲朋、同事的不足之处以爱心来劝慰,自然不会产生隔阂与怨恨;他心情舒畅地与人相处,不会出现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还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调节血液流量,心情愉快,增强抗病能力。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帖健康的良药。

某心理杂志刊登的一篇报告指出,虽然某些人可能会觉得他们有权去憎恨那些伤害过他们的人,但是这种不原谅的立场持续的时间一长,就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研究者表示,给予宽恕有助于保护自己不受这些伤害。

美国密歇根州一位博士解释说:藏有怨恨本身就会对自己造成压力。人的体内本来就有一套对付压力的系统,长时间让这个系统不断地接受考验,便会使这套系统不堪重负而产生损害。已有某些研究证明,经常生气、怀有敌意和焦虑,比较容易使人出现心脏方面的问题。老是回想别人对自己犯下的过错,可能会慢慢地把自己的健康侵蚀掉。

为了解心怀憎恨和宽容对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对71名男性和女性进行调查,让他们描述某个曾经伤害过他们的朋友、家人或伴侣,同时把和两种心理状态有关的语句记录下来。在憎恨的心态下,受试者通常会不断地重复同一个伤害,并思考犯错的人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在宽恕的心态下,人们通常会试着为伤害者的立场着想,并且认为自己也许伤害到了别人。研究者发现,当受试者把憎恨留在心中时,他们会说出更多负面的感觉、愤怒和伤心,甚至出现失控的情况。他们的心跳次数会增加,血压会升高,神经系统也会有剧烈的反应。如果憎恨变成一种习惯,长期下来可能对心血管的健康有害,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而免疫系统又对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对一些不愉快的事耿耿于怀的人,容易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做出反应,使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刺激结束后,恢复平静的过程很缓慢,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而宽容则能使人自然而然地降低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引起的那些紧张反应。

“君子坦荡荡”,孔子在说这句话时虽不是专指养生,但其中确实包含了养生的道理,对现代人尤其有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复杂化,人们要承担的责任、要面对和承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只有坦荡开阔的胸怀,才能容得下这一切;只有坦荡开阔的胸怀,才不至于使这一切成为负累,成为生命的重压。有了一个适合养生的心境,我们才能去谈养生,去追求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