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10938000000008

第8章 自强不息,勤勉增寿

《周易》中有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励志,其实,早在孔子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把它用来养生了,孔子本人也是自强不息的典型。孔子认为天之所以能运行不止,是因为它处在永恒的运转中。人也应当效法上天,确立奋斗目标,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自强不息。只有心强才能体健,不堪一击的内心很容易导致不堪一击的身体。所以孔子最不能容忍学生的懒散,因为懒散使人四肢不勤,思想迟钝,精神委靡,难尽天年。

孔子有深刻的生命意识,他认识到人的一生相比于浩瀚的时空只是短暂的一瞬,如白驹过隙,所以当他站在河岸之上,面对奔腾而去的江水时,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可能是关于时间的最著名的比喻。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正因为如此,他重视精神的作用,教育学生勤勉自强,认为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有强健的体魄,而强健的体魄是使生命充实和完整的必要前提。孔子以身作则,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这条关于生命和养生的主张。

孔子坚信自强则刚。青少年时代是他人生的储备期,他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博闻强识,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为后来提出“仁”的学说和创立儒学奠定了基础。中年时为实现政治理想,他不辞辛劳周游列国,虽然屡遭挫折和打击,却未就此消沉。当他对统治者失望后,随即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兴办私学、著书立说,从而为中国文化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人生的征途上,孔子始终保持着时不我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他的长寿,就在于他将“养身”与“有为”紧密结合在一起,顽强的精神使他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成就了完整而伟大的人生。

孔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个文弱的书生。他身高一米八左右,身体强健,喜欢运动,登山、游泳、钓鱼无所不能,还是位优秀的骑手。正因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健的身心,在每次遇到困难时都能坚持下来,并且能“长生而久视”。

我们经常说某位老者精神矍铄,人活的就是一个“精气神”。现代医学表明,精神状态的好坏对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他的新陈代谢正常,免疫力提高,精力充沛自然身强体健。相反,如果一个人意志消沉、精神委靡,就容易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引发疾病和衰老。医学家对一组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那些最终战胜病魔,顽强地活下来的人们,都是意志坚强,而且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依然有奋斗目标,有精神支柱的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发愤著书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其实司马迁自己就是自强不息的典型。他受李陵之祸的牵连,被处以宫刑,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之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于是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如果司马迁没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就抑郁而终了,我们也看不到这部历史和文学的绝唱了。

康熙皇帝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是皇帝中自强不息的典型。他不仅精通治国之道,而且对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医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几乎都有所研究,一生写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亲自审订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天生就对一切有益的事情怀有兴趣,对研究西方科学也产生了极大热情。他最喜数学,除了完成计划内的学业,其余的时间常用来研究数学,他亲自听外国学者讲解主要数学仪器的用法和几何学,并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对不懂的地方立刻提出问题。经过勤奋学习,他不仅精通几何学原理,还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亲自用数学仪器测量某座山的高度,或某两个地方的距离并向大臣们讲授数学。有一次,康熙召集编辑算学诸书的官吏陈厚耀等,问他们测量用什么方法,陈不知,康熙就把自己学到的外国数学知识,如开方法、定位法、虚拟法等告诉他们。康熙还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从少年时代起就学习中国乐器,后来又学习了西洋音乐的乐理、乐器及演奏法。在亲自处理国务之暇,他只要认真练习几次,就能够像演奏中国的大部分乐器一样,演奏西洋乐器。康熙皇帝博学不厌,津津有味,养成了一种踏实、勤奋的生活习惯,博学和自强不息造就了他高超的智力、博大的胸怀,激发了他对生活的兴趣,他年近古稀时去世,在位61载,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完全不同于那些贪图享乐、碌碌无为、不寿而夭的皇帝。康熙这种良好的习惯使他能够永远振作精神,保持高度的热情,这对身体健康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精神的作用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生活的复杂和忙碌,人们追求得多了,要面对的挫折也随之增加,很多人被抑郁、失落的情绪困扰着,变得敏感而脆弱,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使生活有规律、注意补充营养外,更重要的还是调节精神状态,使自己更有韧性和承受力,有自强不息的意志,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生是修身与修心的统一,一个有生命意识、自强不息的人,在相同的条件下,比一般的人获得健康和长寿的机会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