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10938000000041

第41章 酒得其趣,茶得其味

苏轼对酒和茶这两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有很深入的认识,他平日饮酒喝茶,既能得其趣味,又能滋补养身,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之谈。

苏轼曾说“使我有名全是酒,从它作病且忘忧”,他是喜酒、爱酒之人,酒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创造的动力、灵感的源泉。苏轼很幽默地说酒是“钓诗钩”,又是“扫愁帚”,晚年甚至“一日不可无此君”。他还是位出色的酿酒专家。如此爱酒,但苏轼从不贪杯。他深知酒对身体有益亦有害,关键是量的把握。苏轼酒量不大,量不过二两,他终生饮酒限量,对酒保持着清醒而理智的态度,能得酒中之趣,却不使它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这是很值得好酒之人学习的。

古代官场,宴请之风盛行。苏东坡名重当时,想要与他结交的人不在少数。每到一处,同僚、下属、文人雅士都要置酒款待。他深感天天赴宴饮酒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向同僚、下属、朋友们说:“饮酒过量,疲于应对,实为步入酒食地狱。”

有一次,他路遇好友韩持国的女婿,就问起好友的近况。其婿回答说:“岳父近来特别好酒,常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有酒一天也活不下去。”苏轼闻言,说道:“正因为年纪大了,更不能多饮。你替我传话,劝劝持国老先生,饮酒要适量,不要再沉溺于酒了。”

好饮而不多饮,多饮必伤身,这是苏轼对酒的态度。他喜喝自己酿制的药酒、米酒,这种酒度数不高,浅斟小酌,可以滋补强身。在惠州,他用木桂、菌桂等药材浸泡成桂酒,还在《桂酒颂》中引历代本草和医学家关于桂药的功能的论述,认为常喝桂酒能“御瘴”。所以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艰苦环境中,能免时疫、拒瘴伤。

酒的确有通血络、温脾胃、润肌肤的养生之功,前提是持酒有道,恰到好处。现代医学表明,适量饮酒对心脏是有好处的,有助于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国外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老年人适当饮酒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以适度饮酒与不饮酒比较,总死亡率为1:1.33,冠心病死亡率为1:3.13.另外,适量饮酒可使全身组织特别是动脉血管平滑肌松弛或扩张,并且能将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利于血压下降及保护心肌细胞。因此,适度饮酒不仅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就会影响健康。长期过量饮酒会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器官有很大的损害,甚至会使致癌物质乘虚而入,较易患口腔、咽喉、食道等癌症。患有肝、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糖尿病人,以及孕妇、小孩则不宜饮酒,过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也应避免饮酒。

苏东坡在当时就对酒的养生作用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酒应少饮、常饮,他饮酒虽不多,“然未尝一日不把盏”,使酒发挥强身健体、启发才思的作用。这种少饮、常饮的养生之道,使他能得酒中之趣,喝出一种心态和境界,既养生又尽兴,实在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对于喝茶,苏轼也颇有见地。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日常饮品,也成了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享受,一种生存哲学。独对一杯清茶,可以平心静气、物我两忘。《神农本草经》上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目。”《唐本草》中说茶:“利小便、祛痰、热渴。”苏轼精通历代典籍,对茶的养生功效自然了如指掌,所以苏轼喝茶并不只是附庸风雅,而且还用茶来养生。他对茶的品种、煎烹、药用都很了解,对煎茶用的燃料、水和火候都很讲究。认为饮茶对人体大有裨益,可“除烦去腻”,所以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浓茶漱口”,他说:“食后用浓茶漱口,一是烦腻即除,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

宋朝人钱易的《南部新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东都(今河南洛阳)有一位130多岁的老和尚,以长寿闻名,连皇帝都知道了。有一次,皇帝派人询问他的养生之道,老和尚说:“贫僧少也,素不知药,性本好茶,到处唯茶是求。”老和尚认为喝茶是他长寿的主要原因。

乾隆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长寿者,在位60年,活到89岁,饮茶是他的养生妙方之一。

上海市最年长的老寿星、晚清最后一名秀才苏局仙的一大生活习惯就是:坚持饮茶。他活到110岁,超过了象征“茶”字构成的茶寿108岁(汉字的“茶”,偏旁部首可拆开为“艹”与“八十八”,合为108,称为“茶寿”),临终前20天还为《当代诗人咏茶》专集题写了咏茶绝句。

茶被称为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万病之药。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胆固醇,因为茶里的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综合协调,特别是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茶多酚和咖啡碱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提神、养神外,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国化学协会总会发现,茶叶不仅对消化系统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对皮肤及肺、肝脏癌也有抑制作用。经常喝茶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所以茶是很好的养生保健饮品。

说到茶,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唐代的“茶圣”陆羽。他是研究茶的专家,写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中国茶文化史上,他创造了一套系统的茶学、茶艺及茶道思想。陆羽终生以茶为伴,享年71岁,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长寿了。他是个既得茶之趣味,又能以茶养生的人,对于茶的效用,陆羽指出,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饮料,在感到体热、口渴、凝闷、脑痛、眼倦、四肢疲劳、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几口茶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对190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这些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过14杯以上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约三年半的时间内死亡的风险,比不喝茶的患者低44%。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于14杯,也有可能使心脏病死亡率降低28%。

茶虽然好,也要饮之有道。喝茶其实是大有讲究的,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茶叶,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就更大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那么,怎样根据季节选择茶叶呢?传统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春饮花茶:春天,万物复苏,阳气生发,自然界生机盎然,但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即常说的“春困”现象。在春天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兼有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的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得到消解。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和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珍品,“花引茶香,相得益彰”。花茶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类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鲜花的吐香特性,将茶叶和鲜花拌和窨制而成,以茉莉花茶最为有名。茉莉花香气清婉,入茶饮之浓醇爽口,馥郁宜人。高档花茶的泡饮,应选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中,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二三分钟后即可饮用,芬芳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夏饮绿茶:夏日炎热,骄阳似火,由于出汗较多,人的体力消耗很大,容易疲劳。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能祛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速愈合的作用。绿茶营养成分较高,还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冲泡后水色清冽,香气清幽,滋味鲜爽。夏日饮绿茶,能清热解暑,强身益体。

绿茶中的珍品,有浙江杭州狮峰的龙井,汤色碧绿,清香宜人,被誉为“中国绿茶魁首”;江苏太湖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绿,香气浓郁;安徽黄山毛峰,茶味清香。

冲泡绿茶,取90℃开水,高级绿茶和细嫩的名茶,其芽叶细嫩,香气也多为低沸点的清香型,用80℃开水冲泡即可。冲泡时不必盖上杯盖,以免产生热闷气,影响茶汤的鲜爽。

秋饮青茶:秋天金风萧瑟、草木凋零、气候干燥,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的现象,中国传统医学称“秋燥”。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有“青叶镶边”的美称。青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肌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常见的乌龙茶名品有福建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以闽北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最著名。乌龙茶类以茶树品种分,有铁观音、奇兰、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冲泡乌龙茶需100℃沸水,饮香气浓郁,齿颊留香。

冬饮红茶: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肌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重在御寒保暖,因而冬天以喝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可增强抗寒能力,帮助消化。红茶为全发酵茶,经过氧化后形成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些色素一部分溶于水,冲泡时形成红色茶汤。

传统工夫红茶名品有湖红、宜红、宁红、闽红、台红、祁红,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最著名。冲泡红茶,宜用刚煮沸的开水,加盖,以免释放香味。英国人普遍有饮“午后茶”的习惯,常将祁红和印度红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饮用。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

除了根据季节选择茶叶,喜欢喝茶的人还面临着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别新茶与陈茶?偶尔不小心买到了陈茶,不仅破坏了茶的清香,还破坏了品茶的好心情。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误,在买茶叶时一般可从这几个方面去识别:色泽,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受空气中的氧气和光合作用,一些色素物质会缓慢地自动分解,使色泽由新茶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灰黄,红茶由新茶时的乌润变成灰褐色;滋味,陈茶由于茶叶中的酯类物质发生氧化,使可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减少,味道由醇厚变得淡薄,同时因茶叶中氨基酸的氧化等原因,使茶叶的鲜爽味减弱而变得滞钝;香气,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和挥发,由清香变得低浊。

看来喝茶的学问的确不少。茶叶虽好,但也不能无所顾忌。喝茶时有些方面需要注意,如茶忌空腹饮,忌饭前和饭后马上饮,忌太烫或太冷时饮,忌冲泡时间过久、次数过多,忌用茶服药,忌喝隔夜茶等。另外,下面这些人是不宜饮茶的:

1.缺铁性贫血者:茶中的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使贫血加重。

2.神经衰弱和失眠者:茶中的咖啡因能使人兴奋,引起基础代谢增高,加重失眠。

3.胃病患者:咖啡因刺激胃液分泌,加重病情,影响溃疡愈合。

4.泌尿系统结石者:茶中的草酸会导致结石增多。

5.肝功能不良者:咖啡因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肝功能不良的人饮茶会增加肝脏负担。

6.便秘者:鞣酸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加重便秘。

7.哺乳期妇女: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发生肠痉挛,贫血,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8.心脏病患者:饮茶过多,会使心跳加快,有时还会出现心律不齐等症状。

9.孕妇:饮茶过多,会使婴儿瘦小体弱。

10.醉酒者:酒精对心血管刺激很大,咖啡因可使心跳加快,两者一起发挥作用,对心脏功能欠佳者有一定危险。

茶和酒一样,有利有弊,也要遵循适量二字,也要讲究方法。苏轼在《漱茶说》一文中说他平日以中下等茶漱口,以上等茶冲泡饮用,但并不过量,只数日一次。这样可以趋利避害,不仅怡情悦性,还能养生延年,可谓得茶之真味者。

一酒一茶,生活中不可缺少,饮用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像苏轼那样,既适可而止,又能长期坚持、方法得当,才能物尽其妙,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