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10938000000040

第40章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饮食养生是苏轼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铁,饭是钢,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苏东坡在当时就被人们称为“美食家”,他把饮食与养生相结合,经过亲身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宝贵的饮食养生理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仍起着积极的作用。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是苏轼饮食养生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人吃东西既要解饿,又要达到养生的目的,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得过饱。俗话说“过犹不及”,饿极了会生病,过饱了也会生病。所以苏轼主张合理进食,要注意节食。

苏轼认为“慎起居,节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节制饮食、五味调和的观点,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也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现代的科学家也非常重视饮食与健康的研究,提出了“限食长寿”的理论。研究表明,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器官组织的工作量就越大,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老化的进程也越快。限制热量的摄入,也就是节制饮食,可以增强抗氧化酶基因的活力,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延缓器官组织的衰老。这就是节制饮食的科学性。

曾国藩也很注重食养。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三节”,即节劳、节欲、节食。他认为饮食要有规律性,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都不可取,都会影响健康。在他的“养生四要”中也有一条“食必淡节”,强调饮食不仅要有节制,还要以清淡为主。他不仅身体力行,还经常以此告诫子孙。这是曾国藩的经验之谈,他始终坚持“三节”、“四要”的养生法,身体非常强健,平时极少服药。

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现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吃饭上花的心思和时间越来越少,往往是凑合或应付,有时一天只吃一两顿;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频繁,人际交往活跃,请客吃饭是常有的事,有时一天要应酬好几个饭局,即使不饿也要强迫自己硬往下咽。这种毫无规律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苏轼说的“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对今天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严格的自律性。在这一点上,苏轼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苏轼为人有很强的自律性,在饮食上也是如此。他曾作过一篇简短的《节饮食说》,以督促自己注意饮食,达到食养的目的。文章说: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量,我及量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丰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书。

他不仅为自己规定饮食的标准,还规定了待客的标准。如果有人请他去赴宴,他就把自己的标准告诉主人。如果主人超过了这个标准,他就按照自己的标准,“及量乃止”。苏东坡的精神始终是坚贞而自由的,没想到在饮食上也如此清醒和理智。

现代人有许多古人所没有的疾病顽症,这与饮食的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在饮食上对自己更严格一些,更关爱一些,更合理一些。不要拿工作或应酬当借口,来虐待自己的胃。

饮食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苏东坡经常颠沛流离,还能精心打理自己的饮食,总结出了很多科学的方法。我们有更多的条件去注意这些,做到有理有节。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