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10938000000042

第42章 麦田求野荠,洗手做羹汤

作为美食家和养生家的苏轼,对食物有浓厚的兴趣,记述之多,在古代文人中实数罕见。他不挑食,几乎什么都吃,每遇到一种美味,便欣然提笔记录下来。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大文豪对野菜竟然十分偏爱,认为野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生津、开胃、健脾等功效,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在困难年代,不起眼的野菜曾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在追求“绿色食品”的今天,野菜又重新端上餐桌,成了佳肴。我国目前栽培的蔬菜有160多种,而可食用的野菜有300多种。野菜的采摘和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句子,《影梅庵记》中描写董小宛腌制的野菜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如今,它以营养丰富和美味可口成为绿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野菜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丰富,有的野菜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栽种的蔬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野菜生长于山林之中,未受到现代工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尤为珍贵。苏东坡在当时就能发现野菜这种佳肴,的确难得。

苏轼喜欢上野菜是从黄州开始的,当时他是带罪之身,没有俸禄,生活很窘迫,加上弟弟的几个孩子也跟随他生活,要填饱家人的肚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夫人王闰之整日愁眉苦脸。苏轼却说:“口体之欲,何患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年之道。”夫人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办法。原来苏轼已经解决了食物的来源。他见东坡之岗遍地都是绿油油的野菜,什么荠菜、油菜、灰灰菜,应有尽有,像个大菜园。尤其是荠菜,古书里说它营养丰富,还可以治多种疾病。

苏轼不仅是养生家,还是位善于创新、能化粗劣为神奇的烹调高手。他把采来的野菜做成美味的菜羹,名之曰“东坡羹”。这种菜羹不仅味道甘美,而且易消化,健脾胃,是一道很好的养生美食,在极艰难的境况下,保证了家人的健康。

苏轼十分推崇荠菜,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今日食荠极美,天然之珍……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厌也。”还介绍了自己的做法:采新鲜荠菜三二斤,洗净,加入米、水、生姜一芽头捶碎,放入锅中,浇上麻油一蚬壳(30毫升左右),煮熟后不放盐。看来苏东坡也称得上是一位野菜养生的专家了。

苏轼曾作诗云:“肘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说明他对野菜情有独钟。野菜不仅营养丰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药。荠菜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主要用于痢疾、肝炎、高血压、妇科疾病、眼病、小儿麻疹等,被称为“天然之珍”;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是糖尿病、肝炎病人的佐餐佳肴;马齿苋也能消炎解毒,有预防痢疾的作用,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苦菜则可以清热、冷血、解毒,治疗痢疾、黄疸、肛瘘、蛇咬伤等;灰灰菜祛湿、解毒、杀虫,可用于周身痛痒或皮肤湿疹;野苋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甲状腺肿、咽喉肿痛等;蕨菜的功效是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由于含有各种抗氧化成分和丰富的营养,野菜还被用于化妆品中,可防止皮肤粗糙,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充满活性。适当食用野菜,还有减肥和美容的功效。日本也有报道说,少量吃野菜可以长寿。

野菜虽好,但食用时也要注意安全。有的野菜潜在的毒性,食用方法不当可能会造成中毒。我们在选择野菜时,要注意它是否存在污染,选择正确烹饪手法,不能盲目食用。

采食或购买野菜时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好地点:生长在山区、荒野等地的野菜,环境优越,不易受到化肥、农药污染,可以采食。生长在公路边、人口稠密区,以及城市垃圾堆或被污染的河道附近的野菜,容易受有毒废气、废水的污染,食用极不安全。

煮食要科学卫生:采野菜的时机最好选在大雨过后,而且宜现采现吃,忌吃隔夜的野菜。烹调前宜用清水浸泡几分钟,把泥沙洗净。野菜不宜生吃,要煮熟,但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煮得过烂,否则清香味尽失。有些野菜同时也是中药,药性强,不要吃太多,也不宜长期食用。

过敏体质不宜食用:平时服止痛药、磺胺药或易发生过敏者,吃野菜应慎重。首次应少量食用,食后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吃野菜,并及时到医院诊治。

野菜的选购与储存:选购野菜时最好在超市和商场里购买,选择包装上印有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的,比较安全。若在市场上购买,要问明生长地点;要看好色、形、味,不要误食了有毒或有污染的野菜。

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若要保存,没有条件做速冻保存的,最好腌制,但会影响味道和营养。

采集野菜本身就是很好的健身之道。采集的过程能大量消耗热量,对活动腰腿也大有好处。看着眼前一片新绿,顿觉天高地广、心旷神怡,无论有多少压力和郁闷,都能回归平和与宁静。既得野趣,又得美味,既健身,又冶性,难怪苏东坡那么热衷于“麦田求野荠”呢。与诗文的浪漫不同,苏轼是位很实际的养生家,他留给我们的养生经验也都是很实际的方法,比如少喝一点酒,怎么样去喝茶,偶尔换换口味吃些野菜等,其实养生的学问就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