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气,指五脏之气;法时,即法象于天地四时,出自于《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意思是说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单元主要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六腑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
篇解
灵兰,是对黄帝藏书之所——“灵台兰室”的简称。秘典,是重要珍秘的经典书籍的意思。黄帝认为本篇论述内容至关重要,必须把它秘藏于灵台兰室之中,使它能够得以保传下去即文中“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故篇名为“灵兰秘典论”。
原文301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1之相使2,贵贱3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4出焉。肺者,相傅5之官,治节6出焉。肝者,将军之官7,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8,决断出焉。膻中9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10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11之官,化物12出焉。肾者,作强13之官,伎巧14出焉。三焦者,决渎15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16之官,津液藏焉,气化17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18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19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注释
1.十二藏:即指十二脏腑而言。张介宾注:“藏,藏也。六藏(包括五脏和心包络),六府,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
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3.贵贱:比喻十二脏腑功能不同,有主要、次要之分。
4.神明:是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5.相傅: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大事的宰相、相国。
6.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7.将军之官:肝属风木,性动而急,如将军之勇。
8.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
9.膻中:其有二解,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
10.仓廪:指贮藏粮食的仓库。《礼记·月令》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11.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盛,以器受物。
12.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变化物质的功能。
13.作强:指精力充沛,动作强劲,偏指体力。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
14.伎巧:指人的智慧技巧能力,即智能。伎,同技。
15.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渎,水道。张介宾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16.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
17.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
18.殁世不殆:即终身没有危险。殁,通没。殁世,终身之意。殆,危险。
19.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释义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脏对于身体来说,如同君主治理国家,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肺脏对于身体来说,是相傅之官,犹如辅佐君主的丞相,主宰全身的气机;肝脏对于身体来说,犹如调兵遣将的统帅,称为将军之官,主管人的思考谋划;胆腑对于身体来说,犹如考察评判人才的中正之官,主管人的决断力;膻中(心包络),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犹如君主的近臣,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脾和胃对于身体来说,犹如国家粮库的长官,吃进去的食物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对于身体来说犹如转运物资的官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对于身体来说犹如负责接收诸侯贡品的官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将其中的精微物质和糟粕分化开来;肾脏对于身体来说犹如负责建设、建造的官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技巧;三焦对于身体来说,犹如负责水利的官员,它能够主管通行全身的水道;膀胱在人体内部是汇聚水液的器官,通过阳气的运化,一部分滋润全身,一部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总共这十二个器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人就可以健康长寿,终生不会发生疾患;用同样的道理来治理天下,国家就会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包括心脏本身在内的十二个器官都会发生危险,各器官联系的通道也会闭塞不通,身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精神意志已乱还来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祸,缩短寿命。就如同君主昏聩不明却还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按语
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
根据经文十二脏腑间的主要生理功能可以概括如下: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消化的食物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水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十二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来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的。故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并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文中以心为君主及与诸官主次的关系,强调了心为诸藏主宰的观点。因为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保持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使人健康长寿。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常,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
现今意义
经文强调的“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告诉我们心像君王统治臣民一样统治其他的脏腑,如果心的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在它的主持下,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协调运作,则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不病,延年长寿;如果心神不宁,则各脏腑失调各不相安,必然会引发骚乱,身体自然不能安宁。所以历代养生都提倡“善养生者宜养心神”之说。
练气功更是讲究练功先练心,在排除杂念上下功夫。如“静养功”就是强调保养心神,使之清静平和,这里保持心静的含义并不是说让心神静静地安守在那里,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人们少些私心,少一些超出自己能力限度的欲望,凡事要努力争取,尽力而为,同时还要审时度势,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