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你身体健康的那些事儿
10930000000045

第45章 遇事紧张如何处理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好的变化,如结婚、生子;坏的如离婚,时间久了都会使人紧张。紧张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会使人们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普通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突发性的紧张是一种恐惧感。

那么,我们在面对紧张这一情绪时,应如何调节呢?医生给大家提供以下方法。

正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百姓朋友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他人是否注意你。当你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这样可以增加你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

寻找机会,锻炼自己

我们应抓住任何发言的机会,比如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问好,如邮递员、售货员等;与陌生人交往,我们若感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时,就大胆而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过多去考虑别人。

心态好,热爱生活,培养多方面的情趣

如果我们想唱歌,就放开嗓子唱,如果想说笑,就敞开心扉说笑。在活动之余,百姓朋友还可以与其他人在一起做做游戏,这是锻炼自己活力与交往的绝佳手段。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如果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羞怯心理。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

人在紧张时,可以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往往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

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遇事紧张的人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被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加重羞怯心理。

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

受压抑的、胆小的人说话时声音明显细小,信心不足。我们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音量,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科学对比的实验表明,大声说话能解除压抑,能调动全部潜能,包括那些受到压抑的潜能,同时也能使我们的胆量在大声说话中得到扩张。

凡事先开口

遇事紧张的人在说话时,不要想着对方是谁,不必拘谨、担心和过于认真,也不要事先考虑,想说什么只要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不要考虑他们能否听懂自己的语言,是否被他人接受,只要开口就说,这是克服紧张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去想自己说出的话是否正确,也不要考虑他人怎么去想自己所说的话,只要是与他人的交流就尽管说出到嘴边的话语,这样我们就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风格的机会,也就把握了主动,当然也降低或解除了自己的紧张情绪。

坦言相告

当与他人交流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时,我们不妨告诉对方自己紧张、焦虑和恐惧,并请求对方谅解,当说出自己的紧张之后,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自己的紧张心理。

百姓朋友要想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要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适当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