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让你身体健康的那些事儿
10930000000002

第2章 起居有常,安卧有方

日常保健,就是要积极并且主动地把保健方法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息时间的规范,衣食住行的调整等,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规律,才能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更多益处。百姓朋友只要把保健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掌握正确方法,就可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同时,日常保健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起居有常,安卧有方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从我国古代起就有这样的说法――“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把生活中的起居养生看作是人的长寿原因之一。我们如果不分昼夜地劳作,那么想做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很不现实了。

起居无常不利于养生,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注意起居的规律性,就会影响到五脏六腑的各项生理功能,从而破坏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平衡机制,会导致疾病缠身,加速身体的衰老速度,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注意生活起居养生中的“起居有常”、“安卧有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日常作息的规律性。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如果不注意睡眠的规律性,今天精力充沛就不停地劳作,明天体力透支,精神不济就睡个昏天暗地,这样人体的生物钟会遭到严重破坏,就会引起早衰和损寿。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起居养生有着很重要的养生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适应性,还可以保养神气。神气是人体生活的总和,如果神气出现异常,人体脏腑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气血也会运行不畅。所以百姓朋友一定要好好保养神气,而起居有常就是保养神气的一个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只有养成规律的起居方式,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养成规律的起居方式,需要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同时,还要顺应人体自身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起居有常。

安卧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的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

我们如果想要安卧有方,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通常来说,人们每天睡眠时间应保持在8~10小时。其次是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再次是枕头一般离床面5~9cm为宜,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最后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微屈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这样,心脏位置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负担。同时,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位置,右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在长寿者调查中,大部分长寿的老人都以右侧弓形卧位的居多。古代也有“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屈股侧卧益人气力”的说法。

人的睡眠分为慢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两个时向。在记忆储存、维持组织、信息整理及新的学习、表现等都发生在快动眼睡眠的最后阶段,而快动眼睡眠通常发生在8小时睡眠期的后部,并可以持续90分钟左右。虽然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觉察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的睡眠其实都是不够的,这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疾病。

为了弥补这种普遍的睡眠不足,医生建议提倡“小睡”。这种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来后再小睡20分钟,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但无论是每晚的睡眠还是白天的小睡,百姓朋友都要尽量保持在同一个时间上床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

另外,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中医养生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比较适宜梳头,如果能用热水浴足最好,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使人体在休息中得到充分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