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10929800000050

第50章 睡姿正确睡出长寿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非常重视人的各种姿势,俗话说:“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时候,人都应保持一个优良的姿势。古人讲究“不觅仙方觅睡方”,良好的睡眠对人体的好处超过了任何灵丹妙药。

但不少人却不大讲究睡眠的姿势,有人直挺挺地仰面朝天而卧,也有人喜欢趴在枕上俯卧而眠,有的卷着身子侧卧,像“虾米”一样,有的伸臂撂腿,有的两手放在胸前……这些都不够正确。那么,什么样的睡姿好呢?

孔子在《论语》里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千金要方》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也是主张以侧卧为宜。气功家还有“侧龙卧虎仰瘫尸”之说,即以侧位为主,多取右侧卧位,少配左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适当配合仰卧位。我国舟山群岛普陀山的大乘庵内有一座巨大的卧佛,便是取右侧卧,如弓形的舒展卧位。该庙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距今已1300多年,卧佛姿势的造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最佳睡眠姿势的认识。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张学良享年101岁,他的长寿之谜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张学良现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却能实现长寿,这是世界政治人物中是罕见的。这都是睡出来的长寿。

他为了能很得到很好的睡眠,他采用“吉祥睡”,“吉祥睡”就是右侧睡。右侧卧最大的优点是安适舒展,腹背不受压力,心脏压力减小,有利于气血运行顺畅,便于气通督脉,还可用于防治失眠。右侧卧时,身体的脊柱向前弯曲,好像一张弓,四肢放置的位置比较舒适,有利于全身肌肉放松。

人在整夜睡眠中不可能总保持一种姿势,一般健康人不必刻意强求,可顺其自然。由于睡姿与人的身体状态有密切关系,因而睡姿,特别是入睡时姿势的选择仍然十分重要。

1.右侧卧。对绝大多数的成年人来说,取右侧卧有益。双腿微屈、右侧卧,可使全身自然放松。这是因为胃、肝偏于右侧,右侧卧时,心脏受压小,有助于血液自由循环。向左侧睡时压迫胃,使胃内的食物不易进入小肠,不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还会压迫心脏,对患有心脏病的人尤为不利。对于那些血液循环差、防寒机能弱、睡觉时怕冷的人来说,侧卧可使全身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松弛,又不致压迫心脏,使心、肝、肺、胃、肠处于自然位置,呼吸畅通,还有利于胃中食物向十二指肠输送。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的内脏肌肉已变得松弛无力,胃肠蠕动减慢,右侧卧便于胃内的食物向十二指肠推进,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供给全身更多营养。

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2.仰卧。健康人取仰卧,有益于面部保养,但手易搭胸,多生梦,人的肌肉不易放松。脑血栓、肺气肿患者也以仰卧为妥。高血压病人仰卧时,还应垫高枕头。肥胖者应避免仰卧。

3.俯卧。即趴着睡,这是四岁以前的婴幼儿经常采取的睡眠状态,但应特别需要防止窒息。哮喘病人必要时也当俯卧。某些脊椎炎患者发病初期,患者为预防关节变形、驼背,也可俯卧。

4.左侧卧。孕妇尤以左侧卧最好。慢性胃病、肝病、胆石症患者也宜采用左侧卧。

5.半侧卧。某些疾病患者,如心脏衰竭、某些哮喘、某些支气管扩张、腹水等病人是否取半卧姿,应经医生指导。

另外,中耳炎患者患病早期向健耳一侧卧有益。下肢浮肿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下肢抬高调换体位睡眠有助于下肢淤积的血液回流,从而减轻症状。同样,长途步行或剧烈运动后抬高下肢睡眠,也易于解除疲劳。

但无论采用何种卧姿,都忌蒙头或张嘴。蒙头睡,被窝里空气不流通,容易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和身体蒸发出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刺激神经中枢,使人憋气,易头昏、眼皮肿,使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

张嘴睡眠则不卫生,使肺脏易受冷空气和灰尘等的刺激,造成呼吸道感染。儿童张口睡眠,极易造成前门牙突出和影响颌部的正常发育。

孕妇在睡觉时更应该注意自己的睡姿。妊娠期,孕妇睡觉得姿势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孕妇在睡觉时更应该注意自己的睡姿,因为自己的睡姿,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妊娠早期(1~3个月),胎儿在子宫内发育仍居在母体盆腔内,外力直接压迫或自身压迫都不会很重,因此孕妇的睡眠姿势可随意,主要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均可。而趴着睡觉或搂着东西睡觉等不良睡姿则应该改掉。

妊娠中期(4~7个月),此期应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外力的直接作用。如果孕妇羊水过多或双胎妊娠,就要采取侧卧位睡姿,这可以舒服些,其他的睡姿会产生压迫症状。如果孕妇感觉下肢沉重,可采取仰卧位,用松软的枕头稍抬高下肢。

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妊娠晚期(8~10个月),此期的卧位尤为重要。孕妇的卧位对自身的与胎儿的安危都有重要关系。宜采取左侧卧位,此种卧位可纠正增大子宫的右旋,能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压迫,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对胎儿的供血量,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但不宜采取仰卧位。因为仰卧位时,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孕妇会感觉头晕、心慌、恶心、憋气等症状,旦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出冷汗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采取左侧卧位,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

看来,睡眠姿势因人而异,又因病有别,同时与年龄也有关。人们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采用相应的睡姿,进行保健或者是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