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10926700000004

第4章 三、毛泽东与党的品格作风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按照马列主义党建理论要求建立的。但是,由于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立足于这样的特殊国情,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党的早期革命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是,真正解决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是毛泽东。他长期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伟大工程”来对待。邓小平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的党建学说很丰富,几十年来,我们的党就是按照毛泽东的党建学说来建设的,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直到现在,尽管党的建设理论有很大发展,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为毛泽东提出而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路,但我们党的品格作风基本上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正确要求来塑造的。

中国共产党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来塑造,使党具有很多独特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的优良品格作风。比如:

(一)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加强党性即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要求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始终具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党不能不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中大量吸收党员。为了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毛泽东从制定古田会议决议始,就一直强调教育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方面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包括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教育广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为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是强调党要始终具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品格的重要教材。当前,以与时俱进的、能够收到良好效果的好形式,用“老三篇”的精神,不断加强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共产党防止腐败、跳出“历史周期率”,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

(二)强调共产党要保持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宣传上的,而是一定要通过它的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而让老百姓看得见和感受得到的。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和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能够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思想上的先进性通过广大党员外在的优良作风得到了活生生的体现。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将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作风作了理论概括,指出这主要有: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二是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三是自我批评的作风(建国后完善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他强调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共产党的许多优良作风中,为什么要特别突出这三条呢?毛泽东的考虑当然很多。最重要的是因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就要实践。这就决定了党的首要作风,必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体现。自我批评的作风,以是否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准绳,不符合的就做自我批评加以抛弃,这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倡导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要求。有了这三条,就使共产党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优秀品质,凝聚更多的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英。践行这三大作风,使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这是党安身立命之本,是党的力量之源、强大之基。

(三)强调严格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党的强大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为一个共同奋斗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党。明确的宗旨和任务,要求它必须具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在一个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历史、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反映到党内来,会腐蚀党的机体。从井冈山斗争始,毛泽东就为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将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政治组织,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强调“支部建设在连上”,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地方到中央都要健全党的组织系统;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但在行动上要步调一致;强调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正确处理党内各个部门、地方和各种利益的关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强调正确开展党内的批评和斗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最后要达到团结的目的,反对任何破坏党的团结,制造分裂的错误行径,自觉地维护党的统一。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用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教育全党,因此,即使在党发生严重挫折时也没有发生分裂。这是党能够自己纠正错误的一条重要纪律保证。

(四)强调立党为公,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正确的干部路线是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毛泽东一直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拔和使用干部,提倡“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提倡“五湖四海”,反对宗派主义。党的干部政策,应以能否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有独立工作能力,积极肯干,公道正派,不谋私利为标准。党的干部要有政治远见,襟怀坦白,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人民、为阶级、为党勤奋工作,要有不怕困难、脚踏实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任劳任怨、富于牺牲的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为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的栋梁之材。这是新中国得以诞生,中国共产党得以执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干部条件。没有毛泽东为党培养和造就干部付出的巨大心血,就没有今天党的辉煌成就。

(五)强调坚持“两个务必”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反对腐败,从严治党。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岁月中,由于环境所迫,保持它的先进性,发扬三大优良作风,是不那么困难的。在革命胜利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后,能否继续保持它的先进性,这既是各方面人士所关注的,也是毛泽东始终重视的。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的危险,因而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虽然是作为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问题提出来的,但它关系到党能否过执政关的问题,关系到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一直把加强执政党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首要任务。他从严处理了号称共和国第一宗大腐败案的刘青山、张子善事件,明确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尽管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过功劳,但党决不姑息。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和毛泽东要执政兴国,必先从严治党的决心。这以后,毛泽东采取许多好的重要举措加强执政党建设,反对腐败和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使党在全国人民中保持了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