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10926700000003

第3章 二、毛泽东与党的思想理论

近代中国革命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革命斗争要取得胜利,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一百多年来的革命运动和进步斗争可歌可泣,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观察和改变国家命运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作为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实现者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诞生的。它用先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指导革命的正确理论,从来不能搞照抄照搬一类。历史实践证明,不仅维新改良主义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而且就是有马列主义,如果将马列主义教条化,同样也不能救中国。只有把马列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才能成为拯救中国、夺取革命胜利、引导革命事业发展的法宝。

我们国家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当落后。在这样的国度里,不仅进行革命比马克思主义本本上讲的困难得多、复杂得多,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得好,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苦苦地求索。党的早期领袖和革命家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等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用它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可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先驱。

毛泽东自投身中国革命之日起,就致力于研究中国实际。他早年不外出留学,这是一个重要考虑。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后,他非常注重独立思考。他的一些个人特质,使他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方面,能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比如,他出身农民家庭,与中国农民的天然联系,有利于他更能准确地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他具有极高的领悟能力,有利于他更能准确地把握马列理论的精神实质;他求知欲极强,通融古今,为他更突出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奠定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注重社会实际调查,对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党经过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的严重挫折后,选择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领袖。全党经过对党领导的革命胜利和挫折的反复比较,经过延安整风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最终形成共识,在党的七大确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创立的第一个伟大思想理论。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有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而且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伟大革命。

党的两个《历史决议》都对毛泽东思想作了高度评价。毛泽东思想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它包括党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体现革命战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和国际问题等诸多内容,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应对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如何革命、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革命转变,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革命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实现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以后所创立的伟大理论成果,都与它一脉相承,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十六大仍将它作为指引党前进的一面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作为继续指引党前进的指导思想,无疑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但是,它既然具有多方面的内容,那么它同任何思想理论一样,就会有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层次,有长远起作用和非长远起作用的内容,有更为重大理论价值和次重大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从对党的历史发生的巨大作用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来看,从党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重任来看,有这样几点需要更加强调:

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尽管党从创立之始,就在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前述那些理论先驱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将这个原则在革命实践中运用得最卓越、贡献最大,并在理论上明确指出、不断强调,谆谆教育全党的是毛泽东。因此,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定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毛泽东在最初讲“相结合”这个原则时,是强调两个方面:既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又强调要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即是双向结合、互动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之后,在论述这个原则时,又进一步强调:马列主义理论不仅要与革命实践相结合,还要与建设实践相结合。这以后党的文献的表述,就更多地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表述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实践证明: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原则时,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取得胜利,获得成功;反之,就发生失误,遭受挫折。因此,毛泽东思想的这条根本原则,是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的。

二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并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和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主要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思想,虽然不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最先提出的,但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针对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而特别加以强调的。毛泽东提出,要坚决反对只片面地引用马列主义的个别语句,而不会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条主义,强调要区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正确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才算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强调和掌握,这是毛泽东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有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毛泽东思想也有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毛泽东思想具有中国的、民族的特色,因而其立场、观点、方法的某些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根据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中国共产党人最强调的思想观点看,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因此,第二个《历史决议》在重构毛泽东思想体系时,将这三个基本点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毛泽东思想,同对马列主义一样,也有一个科学态度问题。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正确地掌握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不断地与时俱进,发展毛泽东思想。

三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毛泽东思想诸多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标志。这个理论包括革命和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它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的分析,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和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领导、目标和前途等根本问题,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等。同时,又通过对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解放区建设和新中国初期建设新民主主义经验的总结,不仅提出而且不断丰富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初步制定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又阐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建设转变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建国之际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等,进一步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包括革命和建设两个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革命转变理论的伟大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四是毛泽东哲学理论。八十多年来,在党的众多领导人中,有专门的哲学理论著作,形成系统的哲学理论,建构起有特色的哲学体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做出重要发展,真正称得上大哲学家的,只有毛泽东。尽管他的某些哲学观点,在哲学界存有异议,但这不妨碍他被尊为辩证法大师的崇高地位。他的大量科学著作都有哲理性,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地位》、《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既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许多经验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这些著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历史,但贯串其中的思想方法和阐述的哲学理论,会长时期起作用。毛泽东的正确哲学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它会随着毛泽东思想一样,对党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已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它还将是继续哺育新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乳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时期21世纪对它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