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31

第31章 胁痛

“原文”

脉弦,胁痛绕脘,得饮食则缓,营气困耳,治以辛甘。(175)

桂枝 川椒 白蜜 煨姜

肝气怫郁,胁痛绕及胸背,木郁达之。(268)

钩藤 桑叶 黑郁金 橘红 茯苓 土蒌皮

寒热胁痛,脉弦,温邪袭于肝络,吐血犹可,最怕成痈。(518)

丹皮 桃仁 钩藤 黑栀 茜草 桑叶

努力伤络,寒热胁痛。(920)

当归 红花 茯苓 五加皮 秦艽 桂木 松节 桑寄生

脉涩,胁肘痹痛,此气血窒痹,营络不宣使然,日久有失血痈疡之患。(1083)

归须 桃仁 乳香 麦芽 桔红 新绛青葱营虚胁痛。(701)

旋复花汤柏子仁、桃仁

左胁痹痛,气逆不舒。(973)

桃仁 青葱 茯苓 丹皮 柏仁 桔红

此血虚络松,气失其护,左胁喜按,难以名状。宜辛润理虚,切勿乱投药饵。(62)

杞子 柏子仁 酸枣仁 茯神 桂元肉大胡麻寒着气阻,右胁痹痛。(12)

杏仁 桂枝 茯苓 生姜 瓜蒌 苡仁

“按语”

胁痛一症,多属肝胆,因肝脉布胁肋。“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是叶氏的“络病”思想,此胁痛医案充分体现了其“络病”的治疗思想,且治胁痛重视治肺。

1 活血通络

“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叶氏对气血痹塞于脉络之胁痛,用活血通络之法,常规用桃仁、红花、当归、茜草,尤喜用旋复花汤。气郁则选郁金,活血行气止痛(268条);化火加丹皮、山栀、钩藤,清肝、平肝(518条、268条);努力所伤则加五加皮、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骨;痛甚加乳香,活血止痛。兼外邪,又加秦艽、桂枝、松节,祛风湿。

2 辛润通络

叶氏对阴血不足,络脉空虚的胁痛(“左胁喜按”,“胁痛绕脘,得食则缓”)以辛润通络为大法。虚寒者桂枝、川椒、煨姜之辛温配以白蜜之甘润(175条);久而成瘀者以旋复花、青葱管之辛配以柏子仁、桃仁之润燥(701条);纯虚者,则纯以枸杞、桂圆、胡麻、柏子仁、枣仁等养肝补血,养心安神(62条)。因辛香刚燥,更耗阴血,故“绝不可用”。

3 重视治肺

叶氏治胁痛,重视治肺。盖肺居胸中,朝百脉,通调一身之气。肺气宣降正常有助于气血运行,通则不痛。叶氏从古人“左升属肝,右降属肺”悟出:“肺气从右而降,肝气由左而升”,需赖“肺金清肃下降以令平之”。故对木火上升或肝胆郁热之胁痛,每肝肺同治,常配以桑叶、橘红、瓜蒌皮或旋复花以理肺(如26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