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30

第30章 腹痛

“原文”

气弱不能运,腹痛由自而来。(960)

人参 菟丝饼 茯苓 姜炭 焦术 益智仁 新会谷芽

积寒腹痛。(532)

吴萸 白茯苓 半夏 干姜

阴寒下着,腹痛形寒。(226)

吴萸 桂枝 茯苓片 泡淡生干姜

肝郁不疏,腹痛至脘。(626)

川楝 吴萸 生香附 青皮 延胡 川黄连

腹痛尿赤,大便不爽。(316)

香附 青皮 麦芽 黑栀 赤苓 楂肉

腹痛,得食则安,梦泄。(816)

炙草 归身 茯神 白芍 南枣

阴伤腹痛。(832)

黄芩 茯神 白芍 知母 牡蛎 丹皮

腹痛下蛔,上泛酸水,此蛔病也,宜忌甜物。(955)

安蛔丸

面黄而瘦,腹痛属虫。(533)

使君子肉 鸡肫皮五谷虫青皮 白榧子肉 胡

黄连 白芍药 芜荑大川楝子 大麦芽

疳积腹痛,形瘦脉虚,勿忽视之。(511)

绛矾丸

腹痛已止,左脉尚弦。(28)

人参 茯苓 桔红 小川连 楂肉 白芍 青皮 吴萸 使君子 麦芽

“按语”

叶氏治腹痛强调先辨无形与有形,无形者,如寒凝、火郁、气滞、中虚等,有形者,如食积、虫积、症瘕等。此腹痛11案,除疳积腹痛、虫积腹痛,余均属无形。寒凝散寒,火郁清热,气滞理气,中虚补虚此为常法。然叶氏治肝郁气滞腹痛用川楝、吴萸、香附、青皮疏肝理气止痛(626条),治寒凝腹痛亦喜用“吴萸”暖肝温胃散寒(532条、226条),治阴伤腹痛,“得食则缓”,则必用白芍,或加炙甘草,柔肝缓急止痛(816条、832条)。仍不离肝,概“诸痛责之于肝”也。

另叶氏治中虚腹痛,以四君子益气健脾为主,常加菟丝子、益智仁之类温肾暖脾(960条),此为补火生土之意也,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