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0923900000002

第2章 暑病

“原文”

暑风上阻,头胀鼻塞咳嗽。(564)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白芦根 桔梗 薏米

暑风上袭,头重咳嗽。(580)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飞滑石 橘红 米仁

暑风作咳。(622)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薏苡仁 橘红 芦根

暑风湿邪夏郁,怯风脘胀。(627)

藿香 杏仁 茯苓 厚朴 半夏 陈皮

阴弱,近受暑风,额痛鼻塞,宜用轻药。(733)

丝瓜叶 连翘 杏仁 川贝母 桔梗 桑皮

向有肝风乘胃,阴弱可知,近头痛转在右太阳,且鼻衄,上

焦未免暑风侵焉。(744)

桑叶 囫囵大葳蕤 南沙参 川贝 嘉定天花粉 生甘草

此新受暑风,郁于腠理,与宿糕无涉。(665)

细香薷 连翘 杏仁 飞滑石 橘红 川通

暑风作咳。(618)

杏仁 芦根 通草 桑皮 象贝 米仁

暑风外袭。(560)

鲜丝瓜叶 香薷 桑白皮 杏仁 飞净滑石 橘红 川通草 连翘

暑阻上焦,头重咳嗽,寒热似疟。(660)

丝瓜叶 桑皮 杏仁 飞滑石 橘红 通草

暑热侵于上焦,咳嗽身热。主以辛凉,肃其肺卫。(681)

鲜丝瓜叶 杏仁 桔梗 活水芦根 桑皮 花粉

暑邪上阻,身热头胀。(547)

丝瓜叶 飞滑石 连翘 白豆蔻 天花粉 杏仁

暑热侵于上焦,瘅热,头痛背胀,渴饮。(569)

桂枝白虎汤

舌白,头胀脘闷渴饮,此暑热上阻耳。(581)

丝瓜叶 桑皮 杏仁肉 飞滑石 通草 白蔻仁

暑邪郁于上焦,身热头胀。(726)

丝瓜叶 滑石 杏仁 白蔻仁 连翘 桑皮

暑郁上焦头胀恶心,不饥,当开上焦。(762)

杏仁 芦根 通草 白蔻 桑皮 橘红

暑湿上阻,头重脘闷,脉模糊,病势正在方张。(575)

藿香 杏仁 丝瓜叶 连翘 厚朴 广橘红

脏真日就削夺,全赖胃强纳谷,精血生于谷食是也,今晨起身热,上焦未免暑热留焉,先宜存阴和阳,暑自却矣。(634)

人参 麦冬 鲜莲肉 茯神 霍斛 白粳米

暑热郁于上焦,涕流气腥,主以辛凉。(692)

薄荷梗 丝瓜叶 黑山栀皮 连翘壳 飞滑石 大豆黄卷

暑伏上焦,身热似疟。(745)

灯心 竹叶心 连翘 白蔻仁 川通草 加辰砂益元散

暑侵上焦。(714)

杏仁 通草 橘红 桑皮 芦根 桔梗

暑热郁于上焦。(628)

苦丁茶 薄荷 赤芍药 鲜荷蒂 连翘 黑栀皮

暑热上阻。(556)

丝瓜叶 连翘 橘红 飞滑石 杏仁 桑皮

脉细数,阴气颇弱,夏暑外逼,食减神倦咳呛,宜存阴清暑法。(614)

鲜莲子 霍斛 朱冬川石斛川贝母 灯心 茯神

阴虚之质,因暑热致嗽失血,复延肛疡,暑热乘虚内陷,酿成阴损矣,谷食不减,用药庶几阴弱挟暑,头胀神倦。(630)

竹叶心 川贝 鲜莲子 灯草心 茯神 赤麦冬劳伤致身热,阴耗甚矣,夏暑炎蒸可虑。(377)

北沙参 熟地 阿胶 川石斛 麦冬 茯神无形暑热袭于肺卫,咳嗽脘闷。(682)

鲜芦根 橘红 桑皮 枇杷叶 杏仁 滑石

向来失血,近受暑邪,呕恶胸闷咳嗽,暂降肺胃。(688)

斛枇杷叶 杏仁 泡淡黄芩 橘红 茯神 旋覆花脉细数,咳呛脘闷,宜清暑邪。(572)

鲜丝瓜叶 厚朴 桑皮 杏仁 飞净滑石 橘红 通草 连翘

暑伤气,作之咳。(677)

杏仁 天花粉片 桑皮 芦根 西瓜萃衣 川贝

暑湿内伏,发热脘闷,势欲成疟。(1054)

藿香 滑石 厚朴 杏仁 半夏 橘白

暑热郁于少阳,头胀偏左,齿痛。(680)

苦丁茶 大连翘 赤芍药 菊花叶 黑栀皮 夏枯花

暑热内郁,战汗始解,否则昏闭狂乱。(543)

川连 厚朴 飞滑石 霍梗 半夏 广皮白

暑必挟湿,且宿有痰饮,湿痰交蒸,身热为冤,当治以苦辛宣通。(550)

人参 川连 广白 茯苓 藿梗 半曲

饥饱不调,中气已困,暑邪外侵,法宜和之。(561)

鲜丝瓜叶 杏仁 藿香 浙江茯苓 半夏 橘白

暑湿颇盛,头蒙脘闷,舌黄。(584)

鲜丝瓜叶 厚朴 滑石 半夏 带皮茯苓 杏仁 黄卷 橘白

暑湿内伏,阳气怫郁,肢冷头汗,脘闷噫气。(587)

杏仁 半夏 藿梗 豆蔻 茯苓 橘白

暑热伤阴,心中犹热,头重不饥。(591)

竹叶心 新鲜粗莲子 茯神 川贝母 朱砂拌麦冬 灯心

暑热郁蒸发黄,分利三焦亦为正治。(641)

滑石 寒水石 石膏 厚朴 猪苓 连皮苓 草果 杏仁 桑皮 白豆蔻 茵陈 泽泻

暑伤气,神倦无力。(649)

黄芪片 炙草 宣木瓜 白茯苓 归身 鲜莲子

暑湿郁于卫,背冷,食下少运。(658)

藿香梗 茯苓 陈皮 半夏曲 杏仁 木瓜

暑邪发热脘闷。(664)

丝瓜叶 藿香 滑石 连翘 白蔻仁 杏仁 厚朴 橘白

此暑热逼入胞络,神昏乱语,心中热。(675)

竹卷心 川黄连 鲜莲子 赤麦冬 白茯神 白灯心

暑侵少寐,心阳不宁耳。(705)

辰砂抄麦冬 酸枣仁 灯心 细根小生地 鲜莲肉 茯神

暑阻中焦,发热脘闷。(716)

滑石 半夏 厚朴 杏仁 藿香 连翘

暑热伤气,神倦食减。(765)

川连 木瓜 荷叶边 半曲 茯苓 广皮白

不时寒热,饮食渐减,肌肤疮痍,此长夏暑湿内伏,不独在卫,而营亦阻矣,两和营卫,令邪徐徐越出,始可望愈。(1018)

焦术 归身 黄芩 炙草 柴胡 半曲 白芍 青皮 陈皮 丹皮

伏暑蒸热,头痛身疼。(1023)

藿香 杏仁 陈皮 厚朴 半夏 茯苓

阴弱伏暑发热,鼻衄汗多,慎加调理,勿忽视之。(1066)

赤麦冬 鲜莲子 霍斛 木瓜 茯神

伏暑发热,脘闷。(794)

杏仁 半夏 藿梗 厚朴 橘白 茯苓

伏暑,发热脘痞。(883)

藿香 半夏 广皮白 杏仁 厚朴 莱菔汁

伏暑,心中灼热,头胀,治以辛凉。(1149)

连翘 花粉 川贝 益元散 灯心 辰砂竹叶

胸闷妨食,战栗肢寒,气弱,伏暑之候,且以和法。(743)

茯苓 煨姜 杏仁 半曲 橘白 藿梗

伏暑发热形寒,脘闷身痛恶心。(739)

藿香 杏仁 橘白 厚朴 半夏 滑石

舌苔尚白,伏暑未肃,仍宜开泄。(779)

鲜藿香 橘白 半夏 枇杷叶 杏仁 茯苓

暑热阻于中焦。(713)

藿梗 橘白 厚朴 川连 半夏 茯苓

暑热阻于三焦。(595)

竹叶 飞滑石 杏仁 橘红 莲翘通草

暑热阻于三焦。(620)

飞滑石 厚朴 木通 淡竹叶 桑皮 苓皮

暑热未肃。(696)

丝瓜叶 连翘 象贝 桑白皮 杏仁 桔梗

辛凉以肃余暑。(541)

西瓜萃衣 川通草 橘红 水飞滑石 桑白皮 杏仁

劳伤挟暑。(605)

归身 半曲 扁豆叶 木瓜 茯苓 炙甘草

“按语”

暑病是发生于夏季或夏秋季节的一种常见的温病,形成暑病的原因主要以暑热或暑湿病邪为主。叶氏此论述暑病医案共62条,细心体察,其对暑病的成因不外乎暑风、暑热、暑湿、伏暑等,对暑病的病机不外乎或阻、或郁、或伏、或伤、或蒸等。足见其论述之翔实、探索之精要。现从其治阻、治郁、治伏等几方面试述其奥。

1 治阻

无论暑风、暑热、暑湿,其犯人体,总能阻滞不通,或阻于上、或阻于下、或阻于中、或阻于三焦。治疗则有所差异。如“暑风上阻,头胀鼻塞咳嗽。”(564条)治疗以丝瓜叶、桑皮、杏仁、白芦根、桔梗、薏米。“暑阻中焦,发热脘闷”(716条)治疗以滑石、半夏、厚朴、杏仁、藿香、连翘。“暑热阻于三焦”(620条)治以飞滑石、厚朴、木通、淡竹叶、桑皮、苓皮。

2 治郁

暑为阳邪,暑多夹湿,暑邪袭人可致气机郁滞,尤其是暑邪兼湿,更易阻遏气机。叶氏认为暑邪袭人,多郁阻上焦、卫分,也有郁阻少阳的。如“暑阻上焦,头重咳嗽,寒热似疟。”(660条)治宜丝瓜叶、桑皮、杏仁、飞滑石、橘红、通草等。“暑湿郁于卫,背冷,食下少运。”治疗以藿香梗、茯苓、陈皮、半夏曲、杏仁、木瓜。

3 治伏

不是所有的暑邪伤及人体后都会立即发病,伏暑晚发也是暑邪致病的一种发病形式,所谓伏暑就是在夏秋感受邪气之后不立即发病,等到秋季或冬季而发病。叶氏对于伏暑的治疗总的以清暑热为主,对兼夹证则进行适当的加减。如“伏暑蒸热,头痛身疼。”(1023条)治疗以藿香、杏仁、陈皮、厚朴、半夏、茯苓为主;“伏暑,发热脘痞。”(883条)治以藿香、半夏、广皮白、杏仁、厚朴、莱菔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