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08

第8章 傲岸自信,高登魁首

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方中进士。这对于韩愈来说是一种折磨与打击,但对于世人来说,却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在磨难与失败中成长,甚至比那些一帆风顺的人会更加有成就。

韩愈不仅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而且参加了两次举子应试,方中得举人。他在进行举人考试时的大胆,则反映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重要性格特征,那就是非同寻常的自信。

韩愈中举经过,很有戏剧性。初次应试,名落孙山;到了第二年再次应考,主考官出的考题竟然与上一年的相同。这一年考试的人很多都在头年参加过举子考试,他们想,头年考试失利,今年不能再用去年考试时写的文章了,应该重新立意,寻求新的突破。于是就都标新立异,写出了洋洋洒洒的篇章。但韩愈却想,我去年考试写的文章,应该称得上是天下少有的好文章,虽然去年没有中举,那是主考官不才,不能慧眼识珠。韩愈觉得他去年写的那一篇文章就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再写出超过去年的文章了。思来想去,大胆的韩愈最后竟决定把原先的文章一字不易地递到同一位考官手中。

还是这位考官,这次却对他的文章大为赏识,把他列为第一名!

韩愈的举动,在某些正统派的眼中,大概是十分荒唐,十分放肆的。已遭淘汰的文章,却还敢再次拿出,这分明是在向考官示威,分明是在和考官较劲,好像自己比考官聪明似的。那种狂傲至极的自信,对考官来说应是一种侮辱。但韩愈就敢于这样做,显示出他内心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自己文章的自信,不是别人说不行就不行的。

由于韩愈的“狂傲自信”,结果竟出奇不意地高中举人,并且高高取得魁首!使那些人目瞪口呆,并且大惑不解。其实,韩愈的自信,正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

韩愈为什么再次呈上同一篇文章?果真是以此表示对考官的轻蔑?不,恰恰相反,他完全相信考官的眼光!他相信自己的文章一定能得到真正的赏识。正如那个身怀盖世珍宝和氏璧的人,宁愿一次次遭受断腿、断臂等酷刑,也要向一个个君主献宝,希望能够得到君王的认可,使世人相信他手中的和氏璧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其对和氏璧的自信心,如同韩愈对自己文章的自信心一样执着坚定。韩愈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狂傲”,实质上,正是一种坚定而强烈的自信心的表现。

自信——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能力有一种坚定信念,有一种敢于相信自己的勇气。自信的人,即便全世界都贬损和打击他,他也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对自己才华的高度信心,不会在人们的摈弃中窒息,反而能从中脱颖而出。

韩愈的中举,也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更加能够看出韩愈非同寻常的自信与才华。如果他对自己的才华与文章没有坚定的信心,而只是带着“碰碰运气”的想法踏入考场,那么当他遭受第一次的失败打击之后,就必定垂头丧气,又岂敢再次奉上同一篇文章,尝试“偶然”?因此,这偶然之中也注定了某种必然。金子就是金子,只要主考官睁大眼睛,不拘一格降人才,被埋没的金子就会被发现。韩愈就是自信自己的考试文章是真正的金子,闪光的金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展示的正是大诗人李白的人生豪迈与自信。李白的献赋诗文中更多地表现出狂放不羁、傲岸自信的精神,展示了李白强烈的自信。一代文豪韩愈的一生中,虽然也如李白一样屡次失意被贬或面临被杀头之险,亦荣辱不惊,对自己的内在才华有同样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