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09

第9章 仰慕高节,雄心壮志

虽然高中进士,但仕途的大门并没有轻易开启。原来,在唐德宗时代,进士的荣耀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显赫了。如果没有相当的背景,即便高中进士,也难以谋求一官半职。韩愈是从下层社会走上来的知识分子,在上层社会里并没有地位显赫的亲人朋友,虽然高中进士,还是被排除在官场之外。在中进士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韩愈四处求职,但无奈府门十处九不开,干谒无路,只好回到河阳老家。在河阳老家大约住了三个月,这样的蹉跎岁月,叫心雄万夫的韩愈内心非常痛苦。贞元十一年九月,他又离开老家,去东都洛阳谋求职位,路过田横墓,想起古代这位节义凛然的英雄壮士,想想自己的处境,不禁又生出了许多感慨。

田横是战国时期齐的王族之后,秦朝末年没落为平民。农民起义爆发后,齐王后人响应陈胜吴广抗秦,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先田儋自立为主,不久死于战场。儋弟田荣与田荣之子田广相继为齐王,田横任宰相。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不愿臣服,被韩信战败,率残部五百人流亡到时为东夷之地的海边荒岛。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邦多次派遣使节到荒岛招安,田横若向朝廷称臣,即可晋京封侯加官,否则朝廷便出兵围剿孤岛,斩尽杀绝。田横为保存五百火种,被迫离开荒岛赴京,且只带了两个随身侍从。行至距都城三十里的一处驿站时,田横凛然自刎,并在死前嘱托两位随从将他的头颅献给刘邦。当刘邦见到田横那形容未改的头颅后,深为其刚烈之气感慨而震惊,遂以王者礼仪予以厚葬,并下令任命田横的两个随从为都尉,发士卒二千。田横的葬礼刚毕,两位随从便在田横坟前各自挖一洞穴同时自杀,随主而去。当田横死不称臣的消息传到荒岛,五百壮士全部步其主后尘,合众自杀,以身殉节,惊天地,泣鬼神,十分悲壮。

韩愈路经田横墓下,感慨田横节高胸阔且能得士,因此取酒以祭之,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

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

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

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

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

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于剑铓。

抑所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

昔阙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

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

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

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

韩愈说,田横虽然没有完成复国大业,却牢记国耻,不甘受辱,傲视生死,不损名节,其英雄气概,与日月同晖,光照千秋。祭文中对田横的气高节烈、威武不屈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事情有经过百世之久而仍能使人感动的,不知出于什么心情,自己见了田横墓,就唏嘘不已。通观天下之大,像田横那样得人心的高士,有几个人能有好下场呢?死者已矣,不可复生,可叹我离开此地,又去跟随谁呢?写到这里,韩愈自己也茫然不知所措。

韩愈对英雄田横的崇尚,表明韩愈内心具有像田横那样傲视生死,以身殉国的英雄气节,使他终生都喷发出一股人生内在的无穷力量,使他宠辱皆忘,慷慨悲壮,具有一种时时准备着为国捐躯的壮士侠骨情怀,同时也使他终生都向往那种能无限张扬生命的底力,过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而不是像蝼蚁一般的平庸者的生活。

综观韩愈一生,他所具有的强烈的报国之心,他的敢于为国为民而忠谏直言,耿直刚烈,不顾生死;他的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破当时陈腐的教育观;他的敢于高举复古运动之大旗,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伟大文豪,这些壮举,几乎都是一种出类拔萃的英雄所为。能够完成这样的惊人事业,这与他内心仰慕为国捐躯的英雄壮士之高节有关。

司马迁对英雄高节也充满了崇敬之情。例如他对项羽兵败垓下,霸王别姬,慷慨就死的英雄气概,就推崇有加。《史记》中,垓下之战,项羽陷入重围,陷入末路,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临灭顶之灾时,他对身边的二十八骑慷慨陈词,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几段话生动传神,说出了项羽一生在霸业上的成就和英雄气质。项羽虽然失败身死,但他的英雄气概,他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受辱的英雄高节,他所建立的霸业,却是不朽的。

司马迁推崇项羽等人的高节,也是司马迁自身内心那种以死殉节的英雄气概的一种折射,正如韩愈崇尚田横之高节一般。天下古今文豪,在节义上都具有相类似的宁死不屈的英雄情节。这种忠贞之高节,是驱使他们能够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