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61

第61章 教育青年,视为己任

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韩愈从来都是不间断和不遗余力地去推进师道观在年轻一代的影响,即使是在政务比较繁忙的时候。

韩愈时任河南令的时候,期间不足一年,政务繁剧,除了与不法军人斗争外,他还尽到了一个县令分内的职责,仍然以兴教育、整顿风俗为主。

元和五年(810)秋,韩愈主持了河南府的府试,亲自依府试题目《精卫衔石填海》作了一首诗,并设宴招待了全体将要赴京考试的进士们,其中就有后来取得很大成就的李贺。还有杨之罘,是长安人,慕韩愈名来河南。韩愈觉得他“文字得我惊”,是可造就之才,“馆置使读书”。但之罘不久思归,放弃学习,令韩愈不胜惋惜,作《招杨之罘》,招他再来。又有吕炅,抛家弃妻,入王屋山学道,使韩愈气愤之极,“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圣君贤相安可欺,干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像这样的年轻人,不予教诲是放弃长者的责任。韩愈以和悦“岂弟君子”之态劝其归来,若不归,则“不从而诛”。程学恂《韩诗臆说》曰:“此作一段告条可耳。”诚然如此,韩愈就是有意着其亲友,将此诗持入山中,告知这一痴狂的青年。数月后,率炅出山,立即被河南少尹强行送回家中。韩愈诗友卢仝曾与邻家恶少发生纠葛,恶少登危墙下窥卢仝内室,并扬言与卢仝家有婚媾关系,以欺诈官府,其妹惊恐不能安。韩愈作为一县之长,立即捕捉恶少,予以严惩,保护了卢仝全家的安全。

遇到一些不讲道理、没有仁义的青年人,韩愈不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他往往要通过努力改变那些人的思想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仁义道德,什么是生活的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虚度年华,混沌一生,像上面那个例子中的痴狂青年,如果没有韩愈的帮助和教诲,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

从韩愈一贯的思想看,他是用儒家的仁义之道修己治人的。正如他在《重答张籍书》里讲的,“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原道》里讲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这是他论师道的中心议题。

在教育青年上,韩愈始终一马当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教育青年人当作自己的责任,因为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韩愈之所以对青年人特别尽心,是怀着对复兴国家的一种特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来做的。

韩愈在《争臣论》里表示:“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这思想比孟子讲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用世思想更强了。韩愈的一生教育的活动,都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积极用世的。也正是这一思想的支配下,他不仅重视自己的修身,而且特别重视传道,特别是对青年人传道。这可以看出韩愈的甘为人梯的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