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44

第44章 继承传统,超越前人

韩愈的一生,在文化上、精神思想上努力开拓,从而使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伟大的业绩,这是韩愈在继承过去优秀文化与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寻求突破与超越的结果。

在文化上,韩愈首先继承了陈子昂以及初唐四杰等人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陈子昂大声疾呼,反对齐梁以来的华靡诗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革新。这是在诗歌领域的重要革新。韩愈继承了这一重要的革新传统,并将这一革新扩展到散文领域内,从而大大增加了革新的范围,具有了文化的普遍意义。而且,韩愈还从振兴国家的高度出发,从文化复古的革新运动来推动儒学的发展,以反对日趋猖獗的佛学,从而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韩愈的复古运动的实践已经远远走在了陈子昂等人的前面,是对他们优秀文化成果的一种超越。

就复兴儒学而言,韩愈也不是一味要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孟所倡导的儒学,而是在旧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新的创造,成为时代所用的新儒学。韩愈继承旧儒学,兼收百家,也并不是一味地继承,而是批判地接受,力求超越。如韩愈推尊孟子,以为“功不在禹下”。但他也不同意孟轲讽刺墨子之书“兼爱”“无父”的观点。韩愈对各家之说采取了正确的取舍态度,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自成一家,形成新儒学,这是对旧儒学的一种超越。

在散文创作上,韩愈也大大超越了过去,不仅形式有了多样化,而且内容较之以前更加丰富。韩愈坚定地倡导复古运动,他将南朝人想从“文”中排除出去的大量应用文体重又收罗进来,施以新的文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文的地位,使古文体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这就是在古文创新之后的杂文。这种创新体现出了一种超越。

在兴办教育上,韩愈也继承了孔子等人广收门徒,兴学成风的思想观。韩愈强调了学习和求师的重要性,在师道之不存的情况下,坚持为师之道,这在当时是一种对厌学厌为弟子或为师的风气的反对。这体现了自孔子等教育大师以来少有的教育精神,是对孔子的教育精神的继承。韩愈也突破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脍炙人口的教育思想,这是在倡导人人可为人师的教育思想观,较孔子的师与弟子之间的严格界限,就更加开放而灵活,更是前进了一大步,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超越。

在哲学思想上,韩愈继承了孔、孟、董仲舒等的儒家传统观念,把人分成了三种性,但他在继承前人的人性学的基础上,又从“性三品”说派生出来“情三品”说,从这一点上讲,韩愈对孔子及其以后诸家的人性说是有所发展的,在人性说上是超越了孔、孟、董仲舒等的儒家思想。

在学术与思想上,善于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并力求超越前人,这是后辈学人在学术上常走的道路,这也是一条学术的捷径。如果一味地抛弃前人的学说,另起炉灶,就未免要走弯路,甚至走入死胡同。但如果一味听信前人的学说,不作细致深入地思考,全盘吸收前人的思想学说观点,就会站在前人的老地方,在学术上一无所得。牛顿说得好,“我之所以比常人看得更远些,这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远远超越了他的老师,所以他能够发现万有引力等规律,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韩愈在文化上与思想上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与思想体系,从而做出文化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