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41

第41章 文坛巨匠,政绩不朽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一生既在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又在政治上取得了伟大业绩。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

韩愈之所以能够在政治与文化两条道上并行不悖,关键在于韩愈的价值取向上与司马迁、李白、杜甫他们有所不同。尽管司马迁、李白、杜甫他们都希望进入仕途,都希望在政治上取得突出成就,尽管他们甚至终生都梦想着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他们一旦遇到打击,或是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就经过慎重的思考,放弃了政治的道路,改而求立言与立德于世,立功的希望就渺茫了。

但韩愈不同,韩愈是在政治上与文化上求双重突破的人。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终身都不能放弃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个愿望,而复兴国家的重任,在当时他认为又必须从文化上着手来解决,倡导古文,复兴儒学,从而振兴国家。因此,韩愈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使他必须担负起建设新文化的重任。同时,他还以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来从事政治活动,企图为儒家文化在政治上制造一个成功样板。在韩愈那里,政治与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彼此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韩愈在政治与文化两条道路上自始至终都是那么执著。

韩愈与李白等人不同的是,为了寻求在政治上的成功,他还具有特别能够忍耐的精神。“忍”也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精华。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都强调了“忍”的作用。儒家文化强调“忍”,于是韩愈在官场上尽力地忍耐自己,除了特别的愤怒之外,如反对君主佞佛等,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其他事情如果不涉及到国家利益,不涉及到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只是有损于自己的话,他一般都能忍,而且特别能忍。所以他没有像李白那样,闹出什么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之类的事情来,也没有像陶渊明那样,为了不被小吏们使唤,就辞官归隐了。韩愈是真实地实践着儒家的思想,强调忍耐,在忍耐中与人为善,从而消除政治上的绊脚石,使自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反映了韩愈在政治上的大智慧,也反映了韩愈对儒家文化的修炼之深,在政治实践上的运用之熟练老到。他不愧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信徒与传人。

韩愈为了在政治与文化上都能获得成功,在从政时不忘记自己复兴儒学,倡导复古的重要使命。他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可见他对进入仕途的强烈愿望。进入仕途前后,他便开始从事古文运动。尽管屡次遭到贬谪与打击,但始终都不灰心,始终都谋求在政治上有所发展,当他在朝廷之时,他在政治上与宦官做坚决斗争,反对君主荒淫,反对君主佞佛等;当他在贬谪之地时,他不以己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当地百姓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也在当地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永恒政绩;当他在军中时,他还是献计克城平定淮西的功臣,只身入虎穴说服军阀的英雄;为文化官员时,他还兴办教育,培养学生,这些都是韩愈在政治上永恒的业绩。在政治上获得成功的同时,他结合自己的政治经历,结合当时的时弊,写了许多优秀的文章,为复古运动留下了生动的文章典范,以这些不朽之篇章,掀起了文化复兴的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