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38

第38章 病逝长安,海内同哭

韩愈在长庆三年十月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旋改吏部侍郎,在京兆尹上只干了4个月。他任职期间,为政清明,可惜的是抱负还未施展,便被撤职了。骤遭打击,56岁的韩愈更加衰老了。“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忝为朝廷命官,却被安排在无足轻重、不能发挥才能的地方,心头真是无限凄凉!这期间他写了《祭竹林神文》《曲江祭龙文》《贺雨表》《贺太阳不亏状》《请迁玄宗庙议》等无关痛痒的文字,又为老户部尚书马总写了祭文。马总在讨吴元济时与韩愈相熟,屡立战功,在许多地方任过节度使,而如今马总还是先赴泉台去了,怎不令人老泪纵横!

韩愈的晚年,朋友一个个离开了。一起高举复古运动的文章大家柳宗元,也早已于元和十四年(819)病逝于柳州,时年47岁,一代文魂永远长眠在南方那山高水远的瘴疠之地。韩愈对柳宗元的病逝,深感悲痛。此后,他自己也衰老得更快了。

曾经文章谈吐锋芒毕露、豪气冲天,自命“五百年一遇之圣人”的韩愈,最后也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里,慨叹宦海仕途的艰难险恶和人生起落的变化无常。“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起句虽然雄浑,而结语却不免消沉低落,“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这样一位疆场英雄竟然也如此“多愁善感”,显示了他晚景的孤独与凄凉。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韩愈病故于长安,终年57岁。高举文章复古大旗的一代文豪,溘然长逝,海内同悲。人民自发地哀悼。韩愈生前贬谪的几处地方,如阳山、潮州、袁州等地的老百姓,听到韩愈逝世的消息,都悲痛不已。有些地方的老百姓还为韩愈修了庙。他们倒不是因为韩愈的诗文而感动,而是韩愈在这些地方留下的不朽政绩,令当地百姓永远缅怀。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四人,同为当时文坛上的巨匠。韩愈与刘、白、柳三人在文化上共同倡导复古运动,韩愈高举复古运动之大旗,而三人随之,使中国文化达到了振兴。四人同为当时文章大家,而且都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韩愈与他们三人之间的友情,是君子之交,是特别深厚的。尽管韩愈与刘禹锡、柳宗元之间曾经有过不愉快,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矛盾早已经化解了。

刘禹锡、白居易两位健在的当世文章大家,为韩愈在长安举行了简短的祭奠活动。

白居易低沉而悲哀地说:韩昌黎一生致力于削藩,致力于国家统一,致力于文章复古运动,功盖千古。

刘禹锡对韩愈的文章是非常推崇的。他没有言语,当场执笔,写下了悼念韩愈的《祭韩吏部文》:

……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章如林。君自幽谷,升于高岑。鸾凤一鸣,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余年,声名塞天……

刘禹锡对韩愈的评价,应该说是最中肯不过的了。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苏轼对韩愈的赞誉,韩愈的确是一位济世长才。

韩愈的一生,从生到死,都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饱含着深刻的感情,也正因为他对国家与人民有这样至死不渝的高尚感情,他才能成为高举复古运动的一代文章大家,成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化巨人。

韩愈短暂的一生,苦难、坎坷与艰辛相伴,但正是这样的苦难与坎坷,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使他扛起复古运动的大旗,排除各种干扰,为当时与后世文化开启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他在文化上的历史功绩,在唐代,除了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之外,是无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