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34

第34章 深入虎穴,不辱使命

元和十四年(819)四月,韩愈跋山涉水、奔波万里,终于抵达潮州。按照惯例,外任官员抵任后要上表谢恩,韩愈便写了《潮州刺史谢上表》。他如实地承认“狂妄憨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然而天子“圣恩弘大,天地莫量”。又说,“论述陛下功德,与《诗》《书》相表里”,最后叙述宪宗功业,太宗所不及,高祖以下无人可与比肩,“宜定乐章,以告神明,东巡泰山,奏功皇天”。

表文送到了宪宗那里,他粗粗浏览一遍,不禁被韩愈的一片忠贞、悃诚所打动。贬往边陲荒地,竟无一句怨言,还劝天子封禅,细细想来,对他的处罚是否太严厉了。隔了一日,宪宗对宰相说:“朕昨天收到韩愈从潮州呈送来的表文,回想他所谏佛骨事,是为朕躬着想,朕岂不知?但是韩愈是人臣,应当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该说天子事佛便会寿命短促,朕盛怒之下,才决定将他贬往潮州。”宪宗打算召韩愈回朝,因此说了这番话。

可惜,还没有等到颁诏,宪宗就驾崩了。宪宗死于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为宦官所杀,穆宗李恒即位,改年号为长庆。

韩愈于长庆二年,任兵部侍郎,在这个位置上,他于长庆二年二月出使镇州,最终不辱使命,平息田弘正叛乱于无形之中。

原来,元和十五年十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后,朝廷调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以李愬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久与王承宗作战,有父兄之仇,赴任时将原属官兵2000人带往镇州,作为防卫之用,请求朝廷供应这些人的衣粮。负责拨粮饷的户部认为,博、成德各有驻军,给驻扎在成德的魏博士兵发粮饷,于情于理,均不契合,因而拒绝发给。田弘正4次上表交涉,均无结果,只得怏怏撤回魏博之兵。田弘正的兄弟子侄仕于两都者有数十人之多,生活奢靡,入不敷出,田弘正便以魏博的粮钱接济,运输车辆,络绎于道,河北将士颇为不平。朝廷得知这一情况后,赐成德军钱百万缗,也被田弘正截留,成德士兵衣食无着,更加愠怒。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早就对田弘正不满,只因有2000名魏博士兵,不敢贸然动手,及至魏兵撤走,便率兵攻入府署,杀死田弘正及其僚佐、将吏、家属300余人,自称留后,逼迫监军宋惟澄上奏天子,承认既成事实。魏博节度使李愬得知田弘正遇害,派深州刺史牛元翼出兵讨伐,王廷凑也不示弱,立即派兵围攻深州。裴度、李光颜、陈楚等三面救援深州,均因乏粮不能前进,只能闭垒自守。朝廷不得已,只得任命王廷凑为成德节度使,以兵部侍郎韩愈为宣抚使,出使成德军所驻的镇州。

叛乱之首王廷凑是杀人如麻的赳赳武夫,一向不顾信义,派韩愈前往,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吉凶未卜。朝中大臣为韩愈担心,元稹上奏曰:“韩愈可惜!”穆宗也后悔不已,下诏说,到镇州边境后,可观察形势,不必深入。韩愈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岂有受君命而徘徊不入之理!”遂不顾生死,毅然前往。

一路上晓行夜宿,不几日,便来到镇州。王廷凑听说朝廷派人,自忖来意不善。打听到韩愈已经至境,早已率领将士,严阵以待。

韩愈见状,莞尔一笑,略与王廷凑寒暄两句,便径直向驿馆走去。从长安出发时,他就料到王廷凑有这一手。不过,若是贪生怕死,就不会入这虎狼之穴。

王廷凑遂指使士兵旋即把驿馆围了个水泄不通。韩愈佯装不知,泰然自若地与王廷凑、监军等众人分宾主落坐。

韩愈一言不发,两眼直逼王廷凑,此举使王廷凑心里发怵。王廷凑便表白道:“宣慰使一路鞍马劳顿,末将迎候来迟,还望恕罪!”

韩愈端坐不动,仍旧默不作声。

王廷凑再次表白:“末将对朝廷一片忠心,惟天可表!目前镇州局势如此混乱,都是属下士兵所为,并非吾之本意。”

韩愈冷笑道:“将军身为节度使,却对这里的混乱局势不负责任,将罪过悉数推给部下,谁人肯信?有道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难道要朝廷替你承担责任吗?将军说的如此轻巧,我都替你脸红!”韩愈越说越气,猛然站起大声斥责道:“天子权衡全局,以为你有将帅之才,能够安抚一方百姓,因此才赐以你将官之身。实不知你辜负圣恩,连部下都难以约束得住,器重你委实是个失误!”

王廷凑还未及回答,一偏将跨步上前,声色俱厉地对韩愈说:“先太史(王廷凑之父)为国家攻打叛贼朱滔,因此身负重伤,至今血衣尤在,有何亏负朝廷,今天又为何把我等当贼寇看待?”

韩愈朗声回答:“想必你也知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我原以为你等已忘记先太史的功勋和对朝廷的忠贞了,既然记得,说明心里还有朝廷,这当然是件好事。什么叫效忠朝廷?什么叫割据叛乱?我无须多言,你等心知肚明。我朝效忠朝廷与割据叛乱的事例很多,远的不必多讲,就拿天宝年间以来的事,略说一二。”

王廷凑的部下见韩愈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抵触情绪也锐减,各个拱手道:“我等愿意恭听。”

韩愈问道:“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朱淘、吴元济、李师道等人拥兵割据,反叛朝廷,现如今,结果如何?居官被罢、子孙杀戮,为世人痛恨。”

众人称是。

王廷凑道:“你说的都是事实,但田弘正对待部下太刻薄,专横跋扈,他被杀,也是咎由自取。”

韩愈摇头:“田弘正是封疆大使,朝廷命官,即使该杀,也有国法,你等岂敢擅杀?如今你们不但杀了他本人,连带多少无辜生命,这又有何道理可言?”

韩愈一席话切中要害,官兵们道:“侍郎之言确有道理,我等知错。可覆水难收,我等该如何是好?”

韩愈安抚他们道:“天子深恩厚泽,当会对此做出妥善处理。”

王廷凑害怕部下被韩愈说动,对自己不利,便命令道:“宣慰使已经劳累,尔等退下,休息后再说。”

见王廷凑把他人支走,韩愈趁机劝说:“神策六军之将,像牛元翼那样的将领不少,朝廷都顾全大局,给他们以生存发展的机会,你为何围困他?这不是发难于朝廷吗?”

王廷凑此时已经是六神无主,道:“末将是粗人,思虑不周,酿成大错。我即刻撤兵,即刻撤兵。”

韩愈见王廷凑已经悔改,庄重承诺道:“只要将军撤军,我以身家性命担保你官居原职。”

王廷凑大悦,遂摆了盛宴款待韩愈,并传令解了深州之围。

正是凭借着自己对当时军事、政治形势的清晰洞察,韩愈才得以深入虎穴;正是胸怀满腔的忠君爱国之热血,韩愈才不惜此身,临危受命;也正是韩愈对王廷凑心理的透彻揣摩,韩愈才孤胆入敌营,最终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