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33

第33章 举荐贤才,不遗余力

乐于助人是韩愈的一贯品格,在洛阳期间,他曾把进士侯喜推荐给在汝南做官的卢虔。此事发生在贞元十七年韩愈与侯喜等人于洛水垂钓之后,韩愈钦佩候喜的才华,于是写了《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一文。韩愈就这件事发表了一番议论:

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读书人经纶满腹,砥节砺行,但是遇不到知己,这种情况在古代数不胜数。有些达官显贵天天与士人接触而不知其才,只是对前朝的贤士仰慕不已,士人很难遇见一个了解自己的官员,一旦遇上,便不惜舍身相报,因此司马迁才在《报任安书》中说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话。

韩愈为推荐侯喜而发的议论,是在为侯喜的才华得不到赏识而鸣不平。

在韩愈任职国子监祭酒期间,大刀阔斧地整顿国子监中的学官,一些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入国子监的,一律重新考试。又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人调入,委以重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愈在袁州写的《举韩泰自代状》。韩愈离开袁州时,推荐了漳州刺史韩泰来代替自己。韩泰是永贞革新中的重要人物,曾任掌握禁军军权的神策营司马。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虔州司马,是“二王八司马”中的司马之一。元和十三年迁漳州刺史,自贬黜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韩愈在荐举表中说:“自领漳州,悉心为治,官吏惩惧,不敢为非;百姓安宁,并得其所。臣在潮州之日,与其州界相接,臣之政事,远所不如。乞以代臣,庶为允当。”事隔多年,韩愈对永贞革新已经淡漠,而韩泰尽管兢兢业业,仍然没完没了地受着惩罚,没有回朝之日,不禁为之愤愤不平,为他多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一举荐是真诚的,也许是这篇表文起了作用,韩泰在长庆元年(821),也就是穆宗即位的第一年,便调任到了郴州。

韩愈后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而且常常身居要职,具有选择官吏的权力。在择人做官上,他虽然身为统治阶级的高层人物,但完全没有统治阶级中的那种嫌贫爱富之心态,他择人做官,看才而不看财,身上完全没有那些统治阶级所具有的思维定式。他择人的一个宗旨,就是看是否有才,有才的人便用。他为子女和侄女选择的对象,都不是出身高贵门第的人。他的一个侄女所选择的对象李翱,家境非常贫寒,无法完成学业,但韩愈看在他的才华上,还是将侄女嫁给了他。李翱后来成了复古运动的干将之一。

韩愈对人才的提拔也是不拘一格的,即人才不分贫富贵贱,一律量才而用。能够达到如此胸怀,主要是他明白人才的重要,懂得要想建功立业,复兴大唐,就必须重视人才,就必须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舍本逐末,从枝节上去计较,便会劳而无功。韩愈的挚友张籍,和韩愈早年的遭遇一样,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已经人到中年,还只是个正九品的教书郎。韩愈上书朝廷,述说张籍经历,展示张籍才能,得朝廷恩准,调张籍进入国子监,并任正五品的国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