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27

第27章 替恶伸冤,反省过失

韩愈在为官上虽然是一位严谨的人,重视调查研究,喜欢为别人排忧解难,爱打抱不平,替人洗刷冤屈,但也会出现调查不明妄下结论的时候。这样的错误虽然意图是好的,但引起了很不好的影响。韩愈对于自己这样的错误并不轻易放过,他总是深刻地反省,以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韩愈就曾因为多言且不明是非而惹祸。元和七年(812)二月六日,韩愈因办错了一件事,从职方员外郎降为国子博士。他在职方员外郎任上还不到半年,就犯下了这件不可原谅的错误,完全是因为调查不力,爱打抱不平造成的。

原来华阴县令柳涧贪赃枉法,弄得声名狼藉,被华州刺史阎济美弹劾停职,派人摄政务。数月之后,柳涧的处分还未下来,阎济美却被罢了职务搬出府邸,居住在公馆里。柳涧一见阎济美失势,便挟嫌报复,煽动百姓遮道索要军需粮食,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接任华州刺史的赵昌寻根究底,调查清了柳涧的种种不法行为,一封奏疏送到了天子那里,结果柳涧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司马。

韩愈到华州公干,知道了这件事。他素来爱打抱不平,看到很多普通百姓都反对两任刺史,赞赏柳涧,就以为赵昌与阎济美都是刺史,党同伐异,故意排挤柳涧,在不甚明白内情的情况下,便上疏朝廷,为柳涧鸣不平。天子留中不发,下诏让监察御史李宗爽调查此事。经过反复查证,掌握了柳涧贪赃枉法的证据,柳涧从房州司马再贬为封溪尉。

韩愈为柳涧事件付出了代价,感到孟浪操切,铸成大错,后悔不已。不平则鸣是韩愈的一贯作风,但这一回在打抱不平时却没有打在点子上,由于未调查清楚真相,替恶人伸冤,简直就不是韩愈的作风了。对于这次打击,韩愈有着非常深刻的反省。首先,在精神上,他不再像以往那样张狂,变得老成了很多,觉得自己好像年纪一下子老了很多似的。这是充分反省的结果。

在《赠刘师服》一诗里,韩愈借谈牙齿抒发自己年老的感慨。他说,刘师服的牙牢固洁白,很令人羡慕,吃起大肉硬饼来,如斧锯刀截,而自己只剩下十多颗松动而不牢靠的牙齿了。吃饭要细嚼慢咽,如牛反刍一般。现在是45岁,牙齿日渐减少,日后进入老境,困难就更多了。不过要是比起姜太公和三国时的虞翻来,还是年轻多了。

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

虞翻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于书。

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姜太公事周文王时,口里只剩两个牙齿;虞翻出仕于三国时的吴国,也只有13颗牙齿。韩愈之所以抬出这两个人,无非是说自己比他们还年轻,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总有东山再起之时,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可见韩愈一方面反省自己,同时另一方面也绝不消沉下去,这才是反省的正确态度,既吸取教训,又不沉溺于痛苦之中,而且因为反省,会更积极地对待人生,对人生更加充满期待。

尽管如此,韩愈还是对自己的没有认真考察就妄加评议的言辞后悔不已。事已至此,也只有引以为戒了,在以后的言行之中多加谨慎就是了。经历过这样一次深刻的反省,韩愈后来果然不再对政治妄加非议,而是进行深刻的调查研究后再做出结论。如他后来的反对君主迎佛骨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经常反省,才能成功。不论成功或失败,实际上都只是一种过程。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不必灰心,应该探讨失败的原因,记取失败的教训,继续争取成功。

敢于反省自己的行为与精神,从而纠正已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迹的航向,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种反省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和精神上的痛苦,需要有艰难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反省后作出一项重大的抉择,而这个抉择关系到一生,这对人来说是艰难的。因此,有勇气反省,然后有勇气舍弃和重新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反省。那种虽反省却固执己见、执迷不改,并不能够算是反省,最后只能是毁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