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代文宗:韩愈
10919100000022

第22章 虽遭贬谪,忧心依旧

韩愈虽然远在离长安数千里之遥的边远荒凉的贬谪之地,与长安之间联系微弱,但对国家命运依然忧心一如从前。他总是想尽办法打听着从朝廷里传来的信息。

这一时期,朝廷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政治势力闪亮登场,远在阳山的韩愈对国事心忧如焚。

这一时期朝廷发生的最大事情就是德宗皇帝病死,曾经中风的太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王叔文集团掌了权,正着手进行“永贞革新”。韩愈虽然远在阳山,对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领导的永贞革新,十分关心。因为永贞革新关系着唐王朝的兴衰荣辱,关系着唐王朝的发展方向。尽管韩愈在政治上并不站在王叔文革新集团一边,但他们倡导的永贞革新,还是深受韩愈所关注,因为革新势力关心民瘼,反对宦官专权,抑制藩镇势力。这是韩愈也有的政治态度。

顺宗当太子时,就关心民瘼,向王叔文等人了解民生疾苦。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百姓逃散,户口锐减,朝廷税收缩小,造成财政困难。唐王朝由盛转衰,内则宦官专权,外则藩镇割据。唐德宗时,重用宦官,姑息藩镇,致使宦官胡作非为,甚至要挟皇上,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破坏了国家的和平与统一。李诵执政后,立志对唐王朝的政治弊病有一个全面的改革。

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在顺宗的支持下,对德宗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弊政,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是宣布减免百姓的租税、课利、杂税等;二是罢宫市和五坊小儿;三是贬谪贪污残忍,民愤极大的京兆尹李实,召回贞元时期被无辜贬谪的正直之臣陆贽等;四是放出宫女三百人及教坊女乐六百人;五是裁减宫廷内部人员;六是抑制和打击藩镇势力;七是从宦官手中夺回兵权。

这些措施,尽管只是改革中的一部分,有的还未实行,但已经深得民心。韩愈身在阳山,看到这些改革条例,深为高兴。阳山的老百姓也都拥护这些条例,他们相聚而呼,大喜,如同过年过节似的。韩愈期待着这些改革措施能够尽快全面落实,并能够使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然而,正当韩愈期待着朝廷能有进一步巩固改革的措施时,却从朝廷传来了令人担忧的消息,原来太子亲政,逼迫顺宗退位,宦官与藩镇内外呼应,打击革新势力,致使顺宗被迫同意让皇太子监国。八月,顺宗内禅,称太上皇,太子李纯即皇帝位,是为宪宗。王叔文等从事的永贞革新就此失败了。宪宗上台的第三天,就开始迫害革新势力,二王八司马均遭到贬谪,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尽管永贞革新以失败而告终,但韩愈对永贞革新的历史贡献,依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永贞革新抑制了宦官与藩镇的势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对整个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韩愈后来为史官,记载这段历史时,用了“百姓相聚欢呼大喜”“人情大悦”等语,说明这些措施在当时是深得民心,深得人民拥护的。而韩愈在永贞革新时,虽然处在偏远的荒凉之地,但他能够对朝廷发生的这一历史事件得出那么深刻而中肯的看法,也能够说明他当时虽然远离朝廷,但心系朝廷,深刻地感受到了朝廷的这一次重大变革。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古代士子不计个人荣辱安危,忧君忧民的高尚情操的写照。韩愈也是如此。尽管他遭到了唐德宗的贬谪,但他的忧国忧君之情却并不因为受到贬谪远离君主而改变。

韩愈一生多次受到政治的迫害与打击,但无论何时,他始终都不以己悲,始终一如继往地关怀社稷,忧心君主与社稷,体现了心忧天下的圣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