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49

第49章 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着不一样的天赋。有些孩子可能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孩子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有些孩子体质比较好,有些孩子的记忆能力比较强,有些孩子则较善于观察……而孩子只有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才能做到学有所成。所谓的因材施教,也就是顺应孩子的优势领域进行发展,使他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借以提升其劣势区域。打个比方,假如让姚明去学习体操,试图把他培养成体操王子;让钱钟书去学习数学,期望把他培养成为数学家;让爱迪生去学文学,为的是让他成为大文豪……我们会发现,这些没有“因材施教”的努力最终是要失败的。

孩子的学习风格可分为认知型、模仿型、逆思型和开放型。下面,我们不妨从孩子的天赋和学习风格入手,谈谈怎样对孩子因材施教。

(1)如何教育认知型的孩子

属于认知型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特质:

①拥有探索真理的精神;

②希望自己发现,自己领悟,不愿意随声附和;

③时常有独到的想法或见解,坚持已见,独树一格;

④常因为太主观而不易沟通,固执已见,以自我为中心。

因此,父母在教育属于认知型的孩子时,一定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并注重以理服人。当父母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用征求和商量的语气说出来,比如:“贝贝,妈妈觉得这件事如果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觉得他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当孩子犯错误时,可以先对他说“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之类的话,当他看到妈妈虽然很不开心,却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时,自然就会自我反省,抗拒的心理情绪也会相应下降,如此,接下来的说理就会很顺利,孩子一般也不会再狡辩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冲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嘲讽,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话虽简单,却能够让孩子充满信心地继续迎接挑战。

(2)如何教育模仿型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模仿型,他的模仿能力会非常强,只要他感觉好玩或有兴趣的事物,不论好坏,一律都会学过来。因此,父母一定要帮他选择好玩伴,而且要及早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不该学的。

另外,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良的表现,以免孩子照单全收。而且,父母平时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表现,并对孩子多多鼓励和夸奖,使孩子对好的事物加深印象,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多给孩子读一些伟人传记、历史典故,从而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很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3)如何教育逆思型的孩子

逆思型的孩子往往以否定别人为自己的快乐。比如,妈妈做好了皮蛋粥给他吃,他却会说想吃蔬菜粥;而当妈妈第二天做了蔬菜粥给他吃时,他又说想吃皮蛋粥了。孩子的这些“反常”行为,在很多人看来,好像是恶意的,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出于一种本性而已。

逆思型的孩子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常常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考虑问题,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发明潜力。当父母遇到他的另类想法与大家不一致时,一定不要急于斥责孩子,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对这件事情换个角度给予理解,切忌强迫孩子顺从父母的意思……

对于逆思型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引导方法是激将法,父母可以用此法来刺激孩子,让其走向相反的方向。另外,由于孩子喜欢竞争与挑战,父母可以与孩子协商制定一些合理的办法,以积分的方式对孩子的言行给予奖惩,达到一定积分的,父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给予处罚,以激发孩子的动力。

只要父母掌握好逆思型孩子的特质,并用适当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以往令你头痛的“爱找麻烦”的孩子也会向你规划好的方向前进。

(4)如何教育开放型的孩子

开放型的孩子一般都拥有比较开放的思考能力及大量吸收的能力,他们从小就对各类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各种知识。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可以大量地教给孩子各类知识,不要怕孩子吸收不了,也不要怕孩子太小感觉累。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孩子会很轻松地吸收、消化大量知识。

当然,这类孩子的缺点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属被动学习型。如有父母陪同学习和指导,采取一对一辅导,效果当然会更好,孩子的许多智能、技能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如果父母对孩子培养的力度、广度不够,那么,孩子的潜力往往就会被忽略。因此,父母平常注重学习,对培养孩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会陷入某些误区,比如,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成为全才,但实际情况却很难达到。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发展孩子擅长的方面,而不要一开始就逼迫孩子在他所不擅长的领域上有所突破。等到孩子的长处已经达到熟能生巧,并转化为一种学习技巧之后,就可以引导他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技巧用到其他科目(包括他的弱项)上去。很多天才之所以能够在多项领域都有所建树,原因即在于此。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需要父母在孩子处于儿童期时,尽早辨识出孩子的优势和缺点,帮助孩子努力发展他的优势,直面孩子的弱点。这样的早期教育,从长期来看,应该是最为明智和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