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10915600000047

第47章 哪些孩子适合复读

有些孩子中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或者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便选择让孩子复读一年再考,因为家长总以为复读一年,分数会提高很多,而有可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殊不知孩子们的个体情况各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复读后都能如愿提高分数,考上理想的学校。当前社会上复读成风,某些复读机构为了敛取钱财片面夸大复读效果,说什么经过复读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能考取理想学校。他们不管不问孩子的具体情况,只要家长交足学费就大包大揽,轻易许诺却根本无法兑现。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最终却事与愿违,蹉跎孩子宝贵的一年青春不说,最无可原谅的是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泯灭的伤害。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家庭,母亲还是老师,父亲是一个局长。他们有两个孩子,一对姐弟。姐姐在高中毕业以后,没有考取大学,家长就让她进行复读。复读一年以后,仍然没有考取。孩子不想再考了,想找工作。但是父母不干,不同意,硬让孩子再复读。又复读了一年,她的弟弟已经高中毕业了,考试发榜以后,弟弟考取了很好的大学,姐姐又落榜了,仍然没有考取,就在发榜的第二天,姐姐就在自己的卧室里服毒自杀了。

这个责任主要在她的父母,父母不应该强制姐姐连续复读。这不是是否选对复读机构和复读老师的问题,而是首先要认清哪些孩子适合复读,哪些并不适合复读——倘若不“因材施教”,只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复读呢?就是孩子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知识基础扎实,只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譬如得了重病耽误了课程,孩子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者考试时因为某种原因或紧张过度发挥失常,而没有考取。有的则是孩子天资很好,但属于不用功型,学习比较浮,成绩总忽高忽低,考上或考不上的偶然性比较大,没有考取往往也在意料之中。落榜,对一个孩子的精神刺激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性格敏感,从小自尊心就特别强的孩子,这种打击特别巨大。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悔恨,想通过复读来雪耻。像这两种类型的孩子,要是找到合适的老师和学校进行复读的话,成绩飞跃的可能性比较大,比较有希望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孩子本身要求复读,而且有决心通过复读提高自己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学校。还有一些孩子是平时很努力,已经很用功了,而且考试时也发挥出了自己平时的水平,但是没有考取。再有一类就是,孩子平时就比较厌恶学习,不努力用功,没有考取也没有想复读的打算,因为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和对上大学的渴望,就往往没有内在的动力。像这两类孩子,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自信心和自觉性,没有想复读重考大学的源动力。这样的孩子去复读,只能是拉驴上轿,强人所难。即使复读也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倘若再连续复读,只会加重其对学习的厌恶感和其心理消极情结的恶性循环,分数不会提高可能还会越读越倒退,甚至出现像上面例子里那个姐姐的悲剧。

所以,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复读,复不复读没有统一的标准,家长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细心考察复读对孩子的综合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最好,要和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看看孩子到底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复读。反之,如果家长不考虑这些情况一意孤行,强制要求孩子复读,不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对孩子以后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一旦决定让孩子复读,选择什么样的复读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随便找个复读班就把孩子送去,更不能轻易听信各种复读班的招生广告。而是一定要选择正规学校的复读班,因为这些正规学校所聘用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优秀的一线老师,他们不但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具有辅导复读生的经验。